張伯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院長。
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是人類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可作為食品和藥品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物品,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院長張伯麗介紹,我國現行限制藥品和食品同源保健食品品種和應用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 《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和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新食品原料目錄》、《食品藥品兼備專案清單》等 其中,保健品原料目錄遵循2002年公布的114種可用中藥材目錄和59種禁用中藥材目錄。 食品新原料共有118種,其中植物及其提取物占近1 4,其中人參、枇杷葉等中草藥原料相繼出現。 “按傳統既有食品又有中藥材”類別,共有110種。 2021年11月,我國發布《傳統食品和中藥材物質目錄管理規定》,我國藥品和食品同源物質進入法制管理階段。
張伯利表示,面對“十四五”和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原有的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清單、法律政策、科研實力難以適應國內國際雙迴圈新形勢的需要。
因此,亟需提出新的醫食同源保健食品清單,同時研究判斷醫食同源保健食品發展面臨的種種困難,提出加強科研力量和應採取的政策措施,以推動醫藥同源保健食品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和人類福祉提供有力支援。
目前,我國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發展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對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重視不夠,缺乏文化自信; 二是現有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清單影響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是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科研不深入,投入低,缺乏國際競爭力; 四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制約了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給多邊化增設障礙。 “張伯禮說。
為此,張伯利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增強文化自信,傳承祖國優秀的醫藥飲食文化和思想內涵,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加強對醫藥食品同源保健食品的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樹立更具影響力的品牌。 明確列舉不能作為藥品和食品同源保健食品使用的負面清單,加強對藥品和食品同源保健食品的文獻、臨床和社會應用的調查、分析和評價。 具體申報的藥膳同源保健食品提供的安全性資料,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 完善醫藥同源保健食品相關法律監管體系,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管理體系,促進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雙迴圈。
*《中國中醫藥報》,2024年3月4日,第1頁,記者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