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雖然距離新中國成立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考慮到建設未來社會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選拔了20多名學生到蘇聯學習,讓他們在完成學業後投身於國家建設。
在20多名留學生中,有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名叫鄒家華。 雖然他還年輕,但在留學之前,他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次留學之旅不僅讓他掌握了高校學歷的優秀專業知識,也意外地遇到了他的愛人。
鄒家華出生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父親是著名的現代愛國主義先鋒鄒濤芬先生。 十幾歲時,因為父親四處奔波創辦刊物,傳播革命進步思想,他與家人過著流亡生活,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1944年,父親去世後,在父親遺願的鼓舞下,他毅然決然地投身革命,加入了新四軍的行列。
1945年,新四軍為培養建築幹部人才,在根據地開辦建設大學,鄒家華憑藉其傑出的文化知識,被選入該校學習。 不久,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他開始到地方工作,並被分配到山東建設廳當幹部,主要工作是深入農村基層,帶領軍民修橋、建路,從事土木工程。 次年,東北解放後,調往東北農村工作,曾任河東州委書記,參與地方土改和剿匪工作。
1948年,在工作中已經取得一定成績的鄒家華被組織選中去蘇聯學習。 他從小就對機器感興趣,主修機械工程。 在蘇州學習期間,他和同學們克服了語言和生活習慣方面的種種障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此外,他還在那段時間遇到了他的愛人,認識並愛上了葉帥的大女兒葉楚梅,回國後結婚。
1955年,鄒家華完成學業回國,主動申請上基層,夫妻倆一起去瀋陽第二工具機廠打工。 在隨後的幾年裡,憑藉著過硬的專業能力,他逐漸從一名普通的技師成長為總工程師和廠長。 1964年調到北京,在第一機械部研究所擔任領導,但兩年後,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他不得不辭去工作,下鄉打工。
1972年復工後,鄒家華先是回到原來的單位工作,一年後調到工作崗位,隨後幾年先後擔任軍械部部長、電氣工業部部長、國家計委主任。 在此期間,他推動了我行業的多項改革措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作為具有高階工程師背景的領導幹部,他不僅技術能力突出,而且具有開拓創新精神。
1991年,鄒家華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任職期間,他經常到基層進行調研,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一系列優化方案。 同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還主導了引進黃晉的工程,為當地的開發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鄒家華繼承了老一輩革命先輩的艱苦樸素作風。 他性格和藹可親,為人低調,總是深入人民群眾,與基層群眾親切溝通,沒有任何傲慢,因此深受群眾的愛戴,“樸實無華的好總理”是人民對他的親切和誠實的評價。
2003年,為國辛苦奮鬥了一輩子的鄒老離開了辛苦奮鬥多年的崗位,從此開始了低調的退休生活。 退休後,鄒先生仍然關心國家的發展,經常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
同時,鄒老雖然年事已高,但興趣愛好仍然廣泛,尤其喜歡書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造詣。 如今,這位受人尊敬的老領導已經98歲高齡了,但老人精神抖擻,依舊風采,真是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