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的牡丹沒有獨特的風格,池塘裡的芙蓉缺乏感人的感覺。 只有牡丹才真正具有民族色彩和芬芳的風采,一開花,整個京城都動了。 姬一順春和靜明菊以牡丹為靈感,創作出精美的藝術作品。
這款花盆完美融合了牡丹元素,造型精緻,寓意深邃。 它延續了傳統圓鍋的形狀,輪廓飽滿,線條圓潤,在蓋子上方平整光滑。 用作花盆紐扣的紅牡丹花蕾細膩美麗,呈現出美麗的色彩。 花盆主體以樹枝的形式裝飾,花葉纏繞盤旋,為整個畫面增添了活潑的氣氛。
獨特的倒柄設計,讓枝條成為花盆把手,一朵朵盛開的牡丹在花盆上綻放得栩栩如生。 彷彿蝴蝶順著花香來到這裡,為畫面注入了活力,美感令人嘆為觀止。
壺身線條流暢和諧,呈現出巨集大典雅的韻味。 這口鍋是由大師級工匠製作的,不用說,無論是工藝還是藝術價值,它都是收藏中的寶藏。
紀逸順,1960年出生於江蘇宜興,是陶瓷的沃土,似乎注定要與紫沙結下不解之緣。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他不僅達到了技藝的巔峰,而且憑藉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紫砂行業的領軍人物。
在紫砂界,姬逸順既是傳承過去與未來的高手,更是引領潮流的先行者。 從小生活在陶瓷的世界裡,紫沙優雅的藝術如毛毛細雨般滋潤了他的心靈,培養了他對紫沙藝術的深刻理解和天賦。 1978年,他踏入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紫砂陶藝家高麗君,師徒關係深如母子。 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他練就了全面而紮實的製壺技藝。
1983年,紀義順進入**工藝美術學院深造,這次學習經歷使他在陶瓷設計理論上有了質的飛躍。 天賦與勤奮並存,加上學院派的理論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紫砂藝術的道路上,他敢於傳承傳統,但從不拘泥於墨守成規,勇於探索和創新,巧妙地將繪畫、浮雕、花絲鑲嵌等技藝融入到壺身的裝飾中,形成了“畫在鍋上,畫中花壺”的立體效果, 賦予紫砂盆藝術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
季逸順的紫沙藝術不僅限於欣賞,更融入日常生活,使優雅的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 他創辦的“姬亦順鍋藝派”,以花與元素的融合、欣賞之美、品位的靈動、獨特的風格,成為紫沙藝術界的一股清流。 在宜興方圓紫砂工藝中,他繼續著他的創作之旅,用一把精美的紫砂盆詮釋了他對紫砂藝術的無限熱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