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的質量生產力。 訊息發布後,“新品質生產力”迅速成為2024年初以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在今年的兩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知乎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周元基於行業經驗和個人積累,提出了《關於通過高素質技能人才供給促進新型優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建議》。
在解讀這一理念時,周元認為,新品質生產力的源泉是科技創新,立足點是產業公升級,關鍵因素是人才支撐。 加快形成新的素質生產力,不僅要有“高精尖、高精尖、前沿”的科技人才,而且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強力工匠、技藝精湛的工匠。那麼,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如何推動新素質生產力的發展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資料,截至2022年底,全國就業人口約為734億,其中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持續上公升,接近50%,即超過35億人。
在周元看來,就像近年來湧現的“新農民”一樣,中國勞動人口中正在誕生一批“新工人”。 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專業經驗和熟練工人,從事先進製造業和第三產業,居住在城市地區,估計規模為4億人。
具體來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新人”群體有強烈的動力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經驗和技能,對實現人生價值有更高的期望。 他在提案中強調,認真研究這一新群體的特點和需求,為“新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提公升服務,是幫助中國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刺激未來產業發展、形成生產力新素質的重要引擎。
為此,周元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明確“新人”群體的職能定位,完善終身職業技能提公升機制。 首先,要制定科學系統的終身職業技能培養和發展規劃。 人力資源部負責行業,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技術發展趨勢,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和培養規劃,旨在促進技能人才的不斷學習,在技能公升級上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
二是推動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輔相成的職業培訓模式廣泛應用,線下教育與線上培訓相結合,探索職業教育培訓面向社會的長效機制,提公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職工終身職業技能。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調動社會力量,打造多元化職業技能培訓載體。 具體而言,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依法參與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優化相應註冊流程,打造以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行業企業為依託的多元化培訓載體。
同時,要充分發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主體作用和高校培訓資源優勢,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機制,促進緊缺人才培養供給,提高社會同行就業水平和高素質技能人才供給。
三是突出科技創新,打造現代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新正規化。 人工智慧技術為技能培訓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創新機會,推動了技能培訓行業更豐富的應用場景的落地。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職業技能培訓行業可以實現更加個性化、靈活高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精準的學習體驗。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工具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技能培訓向更高層次發展。 鼓勵和引導培訓機構和教師更加積極主動地適應和掌握人工智慧技術,提高其專業能力和教育素養,促進優質技能人才培訓的效率和有效供給。
南都***集團。
作者:南都記者 范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