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發展的時代,品牌遭遇未經授權的銷售越來越普遍。 這種情況不僅給線下渠道和經銷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導致了品牌形象的損害和客戶流失。 面對這種情況,品牌應該如何妥善應對?
首先,讓我們明確一點:未經授權的商品銷售確實構成侵權。 無論是**、拼多多,還是抖音、快手等電商平台,品牌都擁有其產品的獨家銷售權。 當第三方賣家未經許可銷售品牌產品時,這是對品牌權利的侵犯。 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可能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對消費者造成損害。 因此,品牌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權益。
在處理未經授權的銷售時,品牌應首先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 了解這些未經授權的賣家從哪裡獲得他們的產品,以及他們銷售的動機和目的。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賣家實際上是品牌的最終分銷商,或者以低價從經銷商那裡拿走貨物。 它們可能因線下銷售不理想,或因**引流,或產品不再生產而被低價清算。 了解這些背景資訊可以幫助品牌更準確地確定問題的根本原因。
針對未經授權的銷售問題,品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處理。
品牌可以在電商平台上設定智財權保護賬號,各大主流電商平台都有智財權投訴渠道,可以直接向商家投訴,打擊未經授權的銷售。 通過提供產品資訊、授權證書等檔案,投訴通過後,品牌可以要求電商平台對未經授權的賣家進行下架。 同時,電商平台也要加強對賣家的審核和管理,防止類似行為的發生。
2、加強渠道管理。
品牌應加強對分銷商和渠道的管理,確保產品流通的合法性和規範性。 通過簽訂嚴格的經銷合同和建立獎懲機制,品牌可以激勵經銷商遵守法規,避免將產品轉移到未經授權的渠道。
3.加強消費者教育。
品牌可透過不同渠道加強消費者教育,提高消費者對未經授權銷售產品的意識和警覺性。 同時,品牌可以設立專項維權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投訴和維權渠道。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使用品牌產品商標進行產品名稱展示和宣傳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答案是肯定的。 商標是品牌的重要資產之一,具有獨特的身份和價值。 未經授權使用品牌商標進行產品展示和宣傳,不僅侵犯了品牌的商標權,還可能誤導消費者,損害品牌形象。
針對商標侵權,品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及時保護權利。
一旦發現賣家擅自使用品牌商標進行商品展示和推廣,品牌所有者應立即採取行動保護其權益。 這包括向電子商務平台提出投訴,並要求賣家下架侵權產品。 同時,品牌所有者可以尋求法律支援,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以保護其權益。
2.強化商標保護意識。
品牌權人應強化商標保護意識,建立完善的商標管理制度。 通過商標註冊、續展、變更等方式確保商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時,品牌可以定期對市場進行檢查和監控,及時發現和打擊商標侵權行為。
3.樹立品牌形象。
品牌所有者應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譽度。 當消費者對品牌有足夠的認知度和信任度時,即使存在商標侵權,消費者也可以準確識別和選擇正品。
總之,面對未經授權的銷售和商標侵權,品牌應積極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權利並加以預防。 通過加強渠道管理,與電商平台合作,加強消費者教育,品牌可以有效打擊侵權行為,維護自身權益和市場秩序。 同時,品牌所有者也應加強商標保護意識,建立完善的商標管理體系,確保商標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只有這樣,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