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蔣介石的最後乙個春節,病重時,他打電話給***,實現了他的願望
1975年春節前後,蔣介石找陳立夫,通過香港渠道向***發出邀請。 可惜的是,**身體不好,**還病得很重,所以這個邀請最終還是傳給了*** 然而,就在陳立夫忙著協調的時候,蔣介石突然去世了,這成了永遠的遺憾。
蔣介石之所以邀請***,其實是出於內心的渴望。
首先,蔣介石不想要中國**,所以他邀請***訪問台灣。 1950年,面對美國逼***的企圖,蔣介石一方面需要美國的支援,但另一方面也意識到美國的野心。 儘管美國想要***,但蔣介石堅持認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1950年6月28日,葉公超代表蔣介石發表講話,宣布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強調中國在歷史上始終是統一的。 蔣介石不願見中國**,不僅得到了大陸人民的支援,也得到了美國人的支援。 在此期間,大陸與台灣之間多次往來,體現了蔣介石不願**中國的堅定意願。
我們中國人常說“落葉歸根”,很多海外華人晚年都渴望回歸祖國。 蔣介石晚年特別懷念在大陸的日子,但當時台灣與大陸的溝通存在問題。 1972年,在與尼克森的一次談話中,他說:“我們認識他的時間比你長得多。 ”
**和蔣介石這兩位曾經的校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們唯一達成的共識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將統一。 當時,臺灣的國際地位並不理想,特別是中美關係蜜月期過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迴旋空間與日俱擴。
蔣介石急於合作,此時中共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比如恢復紀念“二二八”事件,並表示只要愛國就沒有優先權,大家都是一家人。 隨後,它宣布歡迎所有台灣同胞到大陸探親,甚至在1975年赦免了一些國民黨戰犯。
蔣介石得知此事後傷心欲絕,但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中間人。 直到92歲的張世釗受毛委託,周二前往香港與國民黨聯絡。 然而,1973年5月1日,張士釗先生去世,這種聯絡中斷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蔣介石在1975年找到了與中國共產黨聯絡的誠意,並主動與陳立夫取得了聯絡。 他生活中的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與他的身體狀況有關,在晚年,他渴望回到家鄉,實現自己“歸根”的願望。 因此,他希望國民黨和中共能夠達成第三次合作。
蔣介石通過陳立夫打來電話,邀請***訪問台灣。 這代表了雙方的妥協,這讓***很開心,但由於身體原因,他和***都不能去。 為了完成祖國統一的偉大大業,我找到了代表他到臺灣,促進祖國發展,實現“三通”的希望。 然而,就在各方積極聯絡的同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兩岸再次斷絕聯絡,那通電話成為他未曾實現的願望。
蔣氏家族一貫堅持乙個中國原則。 蔣經國在位末期清楚地認識到,不統一將使台灣面臨更大的困難。 1975年以前,蔣介石與中國共產黨有過多次接觸,都涉及統一大業。
當美國意識到蔣介石不想獨立時,他們支援陳誠上台。 **蔣介石仍是領導台灣最合適的人選。 1956年,**通過外國客人傳達了蔣介石的資訊:如果他願意回臺,人民就會原諒他。
蔣介石雖然在台灣,但他知道自己仍然是中國人。 得知訊息後,他萌生了與中國共產黨溝通的想法。 正如他的期望,雙方都開始尋找中間人。 曹文軒之所以成為理想的人選,是因為他與兩黨都有高層關係,並且保持中立。
蔣經國找到曹舉仁,希望他能幫忙。 **曹舉仁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的構想,旨在實現祖國統一。 他甚至說,只要政權統一,其他問題可以通過協商解決。 **在與曹菊仁交談後,他說:“只要蔣父子抵制美國,他們就可以合作。 ”
後來,**通過張志忠向陳誠傳達了“乙個綱要、四個目標”:其他問題回國可以解決,外交上交,其他的自己安排,財政困難可以應用**,社會改革逐步進行,雙方互不出動破壞對方的團結。 這些條件非常寬鬆,是基於長期以來認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蔣介石得知訊息後,召開國民黨內部會議,然後曹舉仁與大陸和台灣進行談判,基本達成了協議。
雖然情況發展到這個地步,但最終還是沒有解決。 這是因為時機不對,再加上蔣介石的去世。
然而,在蔣經國的推動下,**逐漸除冰。 1987年,蔣經國宣布允許台灣人到大陸探親,在冰凍了近40年的冰面上開啟了乙個洞。 隨後,《金門協議》簽署,私營部門開始逐步合作。
老一輩人為統一而奮鬥,堅信台灣本來是中國的一部分。 而現在一些年輕人正在舉起“**”的旗幟,這被視為乙個不切實際的白日夢。
我們期待著台灣能夠回到祖國懷抱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