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東北軍在裝備和人員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對日軍造成嚴重打擊。
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歷史背景,東北軍與日本長期的合作關係,以及無奈的不平等條約約束,他們很可能最終無法抵抗日本的全國性軍事壓力,而失敗。
在此事件發生之前,東北軍一直與日本保持著合作關係,相當於從清朝末年到公元一世紀初的這段時間,當時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屈辱的協議,賦予日本在東北駐軍的權利,也就是現在廣為人知的日本關東軍。 但即便如此,由於東北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本那裡的軍事實力仍然有嚴格的限制,其總兵力約為5萬人。
主要由日軍第一師團第2師團組成,與少數居住在東北的日軍合作,包括所謂的農村士兵、憲兵隊、警察等。 這種規模的軍事實力,其實很難與東北軍抗衡。
東北軍在集團影響力和實力方面名列全國前茅。 特別是在張作霖統治時期,他非常重視這裡的工農業發展,在東北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使瀋陽的幾個兵工廠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 事實上,瀋陽兵工廠每年能夠生產約150門大炮、近5萬支步槍和數千挺輕重機槍,以及數億發子彈和至少20萬發炮彈。
憑藉這種自生功能,東北軍的裝備水平是當時全國所有部隊中最高的。 其中,每個維修班都配備了輕重機槍,旅團級東北軍部隊也配備了全尺寸火炮,這在蔣介石的**軍中是罕見的現象。
此外,東北軍雖然總兵力超過30萬,擁有步兵旅29個旅、炮兵旅3個旅、騎兵旅8個等兵種,但能立即投入戰鬥的正規兵兵數已超過50萬。 但值得注意的是,楊玉婷在擔任奉天監察軍總參謀長期間,曾按照日軍的標準對東北軍進行系統訓練,這使得當時普通士兵的戰術水平不如日軍,但差距並不大。
因此,如果張元帥率領部隊與日本侵略者決一死戰,擊敗盤踞在東北的日軍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日軍全力對抗張學良指揮的東北軍,沒有中央勢力的大力支援,他們仍然很難取勝。
首先,日本的實力值得肯定。 儘管我們對這個國家懷有怨恨,但毫無疑問,日本在二戰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1937年,日本人口接近7000萬,與歐洲主要大國不相上下。 而且,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致力於國民教育,使許多公民具有高水平的文化素質。
有了這個優勢,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就非常大了。 由於許多公民熟悉現代工業技能,日本能夠有效地生產各種產品。 二戰前,日本已經是世界工業強國之一。 這是由於其完整的工業體系,從飛機到航空母艦都可以獨立開發和生產。 在資源豐富的條件下,日本的軍品質量上乘。
當然,日本面臨的唯一問題是資源短缺。 然而,由於美國物資的不斷進口,日軍只需要啟動生產機器,即使傀儡滿洲國擁有其軍事工業的一部分,也很難與之進行持久戰。 此外,日本還具有很強的軍事動員能力。 作為乙個有著深厚軍事背景的國家,日本可以迅速招募超過100萬的軍隊。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其總兵力高達450萬。
至於東北軍能否抵擋住日本關東軍,答案顯然是樂觀的。 除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外,魏國還有全國的支援,蔣介石拋棄偏見,團結同志,以東北為支撐,全力拖垮日本,絕非空談。
第二,中國作為乙個整體的內在實力不容忽視。 雖然僅憑東北無法與日軍匹敵,但如果考慮到整個中國,中日兩國還是有戰鬥的。 日本的海上力量明顯強於中國,但當時日本還沒有強大的海軍對此構成威脅。 因此,我軍只需要對付日軍。 但是,中國人總數遠遠超過日本,軍事動員能力有所提高。
特別重要的是,抗戰在當時無疑是有高度正當理由的。 只要叫抗戰,就能得到中國人民的熱烈反響。 然後,比如“9·18事變”之後,東北軍可以立即舉起旗幟對抗關東軍,東北軍可以集結全中國的力量,繼續得到全國各地的支援。 再加上東北原有的軍工體系,東北軍在東北的口碑,張氏家族在東北的影響力,打倒日本是理所當然的。
接下來,我們只需要等待戰爭蔓延到更廣闊的地區,當美國、英國、法國等列強參戰時,日本就一定會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