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軍第二軍區調動了乙個加強步兵師(4個步兵團:141師312團,316師174團,149團和876師356團; 2個**營:198**團1個營和821**團1個營),在中國雲南省麻木浦縣嶗山8公里前線進行了代號為“MB84”的大規模戰役反擊。
越軍採取偷襲的戰術手段加強攻勢,利用正面突圍、兩翼牽制、向心攻擊的玩法,企圖先攻戰線的6626、高地地區和那拉地區取得突破口,然後依託已收復的陣地,一點一點地奪取了被我軍收復的嶗山地區。
*有山的林地作戰,由於地形限制,道路很少,當步兵接近對方防禦前線時,由於地形的原因無法完全展開,容易擠成一團,造成密集的隊形。 在這樣的地形上,越軍的兵力密度,以乙個師級規模的增援部隊攻擊我軍八公里的正面,是罕見的,第二軍區企圖用人海打垮我軍陣地,從而收復“失地”的決心可見一斑!
為了堅守陣地,粉碎越軍的反擊企圖,充分發揮炮兵的決定性作用,我軍第14集團軍經過精心策劃,形成了以師級以上16個炮兵營為骨幹的多層次、大縱深、密集的火力網路。 根據各類火炮的不同能力,越軍計畫在道路、橋梁、岔路口、隘口以及可以部署部隊和武器的地區部署火力。 14陸軍炮兵指出,在防禦前線4公里範圍內計畫了4條封鎖線。 第40師以師團炮兵群和團營迫擊炮為單位,從遠到近設定了四道阻擊線。
在青水口子、晃羅、南嘎等越軍方便地區設定火控網,增強火力快速準確反應能力。 射擊區域分為負責前線150-400公尺的團和營炮兵,負責300-800公尺的團炮兵群和負責800公尺以上目標的師炮兵群。 這使我們的炮兵能夠在炮兵射程內的不同距離有效地打擊越南軍隊。
7月11日夜幕降臨後,越軍開始進入進攻的起始位置。 其部署是:第149團進攻嶗山方向,第876團、第174團進攻第662團在第6高地和那拉方向,第141團和第266團向巴厘河東山方向發起進攻,第198團和第821團分別配合步兵行動。 次日凌晨3時,我軍為越軍可能的逼近和部署進行了炮兵反擊準備,越軍炮兵也立即作出反應,雙方展開了連續的炮戰。
凌晨5點左右,越軍步兵陸續向我方前沿陣地發起進攻,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迎接他們的不僅是步槍子彈、機槍子彈、手榴彈和地雷,還有像雨滴一樣落下的各種口徑的炮彈。
暴戾**產生的碎片和衝擊波,讓徒步進攻的越軍無處可藏,無所遁形。 對我軍猛烈炮擊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對於眼前的敵人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 原本計畫一氣呵成的越軍,受到火海的嚴重影響,屍體遍地。
越軍所經歷的這一絕望和悲慘的場面,立即反映在無線電通訊中,向上級報告戰況
越軍第3師第316團第174營向149號高地方向進攻,向上級報告說“編隊被炮火擊中,失去了戰鬥力......占領233高地的部隊是**三分之二......當連續第9次命中達到15時,只剩下2人了。
進攻第142高地(著名的李海新高地)的第1師第174團第3營向上級報告“傷亡一半,多人受傷,營長”志“在戰鬥中陣亡,副營長”毛“、一名連長和兩名副連長受重傷”, 並要求派兵衝上去運送傷員。
進攻性 662第6師團第356團向第876高地方向向上級報告,連隊傷亡較多,第3連減少到只有20......3個營**,失蹤284人,營長“青”陣亡,衝鋒槍、輕機槍共損失105挺。
指揮第312師第141團進攻巴厘江東山方向的313師參謀長裴尼羅向第2軍區前線司令員匯報了戰況:“進攻時遭到猛烈炮火,進攻受阻,部隊損失慘重, 第1營營長陣亡,副營長負傷,一部分部隊逃到樹林裡,另一部分跑回集結區,指揮官控制不住部隊,第1營損失了80多人,第4營的......更加慘重”
在這一天的16個小時的戰鬥中,第14軍共消耗了1261噸各種口徑的炮彈。 面對我軍的火海,越軍的群戰戰術連一天都活不了,只好因為損失太大而匆匆撤軍。 第二軍區雄心勃勃、精心策劃的“MB84”戰役計畫以慘敗告終,這是越軍在10年對華戰爭中最大的失敗。
2012年夏天,一位名叫範清濤(越南烈士,他的弟弟是第876團的一名士兵,在712.在反擊中陣亡)採訪了時任前線越軍總司令、時任第二軍區副司令員、河江司令員的黎偉美。
在談到越軍的戰鬥作風時,樂偉密說,中隊實力雄厚,炮兵火力強,但我們也有自己的作戰方式,那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採取秘密近戰的打法,出其不意地接近敵人發動攻擊,力爭在中隊無暇增援的時候迅速取得作戰勝利。
李偉密將進攻的失敗歸咎於解放軍的猛烈炮火,他說:當時天快亮了,我們一**,就全部開火了,27個炮兵團,乙個師炮兵群向我們開火,還有火箭炮,所以我們無法前進。 凌晨4點**,直到下午4點,已經無法前進奪回1509(也就是老山的主峰),於是他對李玉仙說,我們奪回不了,計畫可能會流產,建議你下令撤軍。 他向上級報告了這件事,上級說這是唯一的辦法。 於是四點半,我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在這場戰鬥中,有多少越南軍隊被殲滅? 不同的來源**有不同的解釋,並且由於統計口徑不同,某些資料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例如:
成都軍區兩山作戰的基本總結說:擊斃敵人2000多人,敵人內部報告3000多人。 第14軍嶗山作戰總結說:共擊斃敵人1329人,俘虜敵人5人。 第14軍保衛邊疆的歷史說:死傷敵軍3300餘人,俘虜敵軍5人。 據昆明軍區軍事工作大事記記載,殲滅敵軍1500餘人,俘虜敵軍6人(敵軍損失3000餘人)。
按照自愛自述的原則,一般來說,自己的損失最清楚,自己的統計資料最接近真實情況。 因此,在我軍的一些史料中,採用了“三千多人倒敵”的說法。 至於這份來自敵人的內部報告,由於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具體資訊,我們不知道它來自哪裡,所以可以推斷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技術偵察截獲的越軍無線電通訊內容,二是我們在越南開發的間諜人員提供的相關資料。
從戰場形勢看,越軍出動5個步兵團和部分**兵力,共計乙個師級規模的增援部隊,對我軍進行反擊,被我軍炮火打死重傷。 大口徑火炮與各團、各營的炮兵緊密配合,以壓倒性的炮兵優勢對越軍的要命部隊造成毀滅性打擊,在精神上徹底震懾了敵人,展現了炮兵的威嚴。 多次攻擊我方前沿陣地的敵人還沒來得及與我步兵交火就被炮火擊退,大大減輕了步兵的壓力,對支援步兵堅守陣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被炮火摧毀的敵軍人數佔被摧毀的敵人總數的60%以上。
而且,我軍炮火的目標不僅是攻擊我方前沿陣地的越軍和等待部署的越軍,還有位於縱深集結的步兵和炮兵陣地的目標。 在一整天的戰鬥中,總共消耗了1261噸炮彈,這樣的火力強度在解放軍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以如此強大的火力殺死和傷害3000多名越南軍隊是完全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