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兩岸譽為“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
時至今日,他那句鏗鏘有力的“所謂大學不是樓,更是大師”,依然震耳欲聾。
他是西南聯合大學的“隊長”。 抗日戰爭期間,他使中國最貧窮的大學之一成為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0餘位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以及數百名涉足歷史、文學和外語的人文學科大師。
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他和那些博學自由的靈魂,至今仍被無數人銘記。
他就是梅奕琪。
1889年,梅一琪出生於天津乙個書香世家。
在梅一琪這一代,雖然家境中,但身為天才的父親卻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咬緊牙關,讓孩子們讀書。
梅一琪從小就熟悉《四書五經》。 1904年,15歲的梅一琪進入南開學校學習,因為品行優異,學識淵博,頗受張伯嶺賞識,最終以一年級的成績畢業,後被送到保定高等學校。
1909年(宣通元年),第一批赴美留學的耿學子放行,共有630人報考,梅一琪在錄取的47人中取得了第6名的好成績。
抵達美國後,梅在伍斯特理工學院學習電氣工程,並被選為Sigmaxi的榮譽會員。
1915年,26歲的梅一琪放棄了讀研究生的機會,回到中國,在清華學校擔任物理老師。
1931年12月3日,42歲的梅一琦在清華心灰意冷的時候被任命為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當時,國內形勢風雨飄搖,陰雲密布。 在梅一琦上任之前,已經有三位校長被清華師生開除。 為了平息混亂的局面,國家**任命梅一琪為校長。
在就職演說中,長相英俊氣派的梅一琪喊出了那句歷久彌新的至理名言:“所謂大學不是一座樓,更是一座大師。 ”
他說,辦大學有兩個目的,一是進行學術研究,二是培養人才。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一是要有裝置,二是要有教授。
在裝置層面,做起來比較容易,但對教授來說更難。 一所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不在於它有多少建築,而在於它有多少大師。 ”
這些話簡明扼要而又有力,也顯示了他對教育的非凡洞察力。
清華大學中國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有美國醫生趙元仁、曾任清學碩士王國偉、維新領袖梁啟超、沒有文憑的陳寅珂。 起初,校長曹雲祥對陳銀科的任命猶豫不決。 梅奕琪試圖打消輿論:“這個導師的位置一定是陳銀珂,雖然沒有文憑,但卻是三百年未出世的師傅。”
華羅庚只有初中學歷,先是當小學老師,後當文員。 20歲時,他憑一張紙在數學界引起了轟動。 在梅一琦的親自審訊下,華羅庚被破例叫到清華大學接受培訓; 他還從系文員晉公升為助教,並被允許參加大學課程; 後被派往英國劍橋大學進行“訪問研究”; 最終,他被聘為教授,沒有講師和副教授兩個職位。
清華的任人唯賢、不拘一格的用人標準,都是從梅一琪開始的。
之後,清華大學大師們齊聚一堂,非常規的改革方案讓教學模式煥然一新。
清華大學開創了第乙個時代,享譽海內外。
然而,和平的日子並沒有持續下去。 六年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粉碎了人民的和平。
盧溝橋事件爆發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被捲入政治風暴,飽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
無奈之下,為了保護文化生命線,3000名師生步行3200多公里,南遷昆明68天,組成了國立西南聯大。
抗日戰爭的八年時間裡,在梅一琪的主持下,由三所高等學府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大,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在剩下的八年裡,這所“最窮的大學”孕育了乙個星辰大的時代。
學校沒有高樓大廈,但高手人才濟濟。
據統計,1941年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的教授中,90%以上都曾出國留學。 學校共培養學生3882人,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2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4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8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院士171人,各學科開拓者,人文學科碩士100餘人。它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在動盪的時代,梅一琦不僅恢復了清華大學的正常教學秩序,而且取得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成績,因此被尊為“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
在昆明的艱難歲月裡,梅一琪的正直和誠實得到了師生們的無限欽佩。
他撤銷了校長的特權,沒有使用學校提供的汽車,退出了學校安排的家庭傭工,拒絕接受學校分發的大公尺、麵粉、煤炭等生活用品。 梅奕琪的四個孩子都在聯合國大學讀書,他們都在父親的要求下放棄了補助金,把機會給了更需要的人。
有一次,上課鈴響了很久,教室裡的學生左右等著,沒有看到老師。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梅一琪氣喘吁吁地跑了進來,歉意地解釋道:“對不起大家,我幫夫人打理店面,來晚了。 ”
是的,這種“看店”不是隱喻,而是真正的攤位。
為了養家餬口,梅一琪出身名門,是大家閨蜜的妻子韓永華,放下校長夫人的尊嚴,在街上開了一家糕點店。
而大學校長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幫妻子分擔壓力。
當時,西南附屬大學的教授們被韓永華的堅韌和樂觀所感動,將糕點命名為“鼎盛糕”,這意味著抗日戰爭必勝! 從此,“鼎盛糕”這個名字就被西南聯大和昆明市稱為“鼎盛糕”。
在韓永華的啟發下,教授的妻子們也開始自己打工賺錢。
雖然他們當時的生活很貧窮,但他們的精神和情感卻極其豐富。
1948年12月,梅一琦為保護清華大學的庚子賠款**離開大陸,前往美國管理庚子**。
在美國的時候,因為工資微薄,梅伊琪的妻子只能在美國節儉生活,在衣帽間工作,在珠寶店賣貨。
1949年,梅一琪從美國回到台灣,在新竹創辦清華大學。
1962年5月19日,73歲的梅一琪在台灣猝死。
梅一琦先生在清華大學任職47年(北京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並擔任校長31年(包括北京清華大學17年和新竹清華大學7年)。 誰能想到,這樣乙個在**教育界名氣雷鳴,學歷超凡脫俗的校長,住院期間連藥都買不起。
梅一琪去世後,他的家人開啟了他生前經常隨身攜帶的皮包,視之為珍寶,卻從未公開開啟過。
原來,他一生珍藏的不是重要檔案,不是支票存摺,而是耿氏成為清華大學校長以來的所有賬目。 每一筆都令人耳目一新,分數恰到好處。 除了經營學校之外,沒有一筆錢被挪用於其他任何事情。
在場的人看到這一幕,都淚流滿面。
梅一琪被安葬在台北清華大學校園的一座山頂上,墓地被命名為“梅園”。
1993年8月26日,追隨梅一琪一生奮鬥的妻子韓永華在北京去世,享年100歲。
梅一琪生性不愛說話,被譽為“少言少語的紳士”。 他的座右銘之一是:“不要過多談論政治,要照顧好你所做的事情。
他以非凡的才華、純潔的和諧與正義,在過去幾年裡為清華大學創造了乙個思想和言論自由的人文環境,將清華大學推向了乙個新的高度。
清華實現了他的夢想,他也成就了清華的輝煌,贏得了世界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