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之所以總是不成功,是覺得自己沒有達到自己的才能。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自我歸因,一旦失敗,就歸咎於環境,如果不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就無法自然而然地從自己出發,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抱怨上浪費了大半輩子。 這就是麒麟金融商數,它為你詮釋了一套重要的概念,讓你成為人生的贏家,那就是自我歸因、自信和自我定位。
改變生活 (1) 自我歸因
當面對問題時,大師總是向內看,這也稱為自我歸因。
當你遇到問題時,為什麼要自我歸因? 原因很簡單,第一,你看到的問題,在別人眼裡不一定是問題。 其次,你不能改變別人。 3.其他人沒有義務解決你認為是問題的問題。
很多賺不到錢的人都喜歡抱怨環境不好。 疫情來臨時,說疫情影響市場,疫情結束後,疫情帶來的機會消失了。 本山大爺說,趙本山的魂魄問:你怎麼去哪兒,環境不好? 也有做銷售的人,總是喜歡抱怨客戶,而且總是客戶不了解商品,不反思自己有沒有把自己的產品優勢說清楚,能不能給客戶解釋清楚。
當你遇到問題時,你會怎麼想? 首先,不管是好是壞,師傅不是執著於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是琢磨,為什麼會這樣發生在自己身上? 好事來臨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堅持下去? 壞事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避免? 一旦你採取行動,那麼你周圍發生的事情也會改變。 這樣,從環境到整個人生,都在自我的調整中不斷優化。
如果你總是把問題歸咎於環境,因為環境變化非常緩慢,你往往迫不及待地想讓環境得到改善。 而把問題歸咎於別人,比如老闆、員工甚至配偶,當對方發生變化時,受益的不會是你,你只是乙個成就別人的工具。 如果不改變,必然跟不上節奏,最終被對方拋棄。
改變生活 (2) 自信
你相信什麼,會發生什麼。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你的恐懼。 在有人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之前,整個人的狀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一旦癌症被診斷出來並且他知道了壞訊息,病情很快就會惡化,這個人很快就會消失。
為什麼? 是信念的力量在起作用,但對疾病的信念起著消極的作用。 同樣,信心的積極影響也是非常強大的。 心理學上有一種安慰劑效應,說如果給病人服用安慰劑,也就是說,沒有什麼藥效和無害的,而且是假裝是特殊藥物,病人的病情通常會好轉,就好像他真的吃了藥一樣,其實這完全是心理上的, 但在患者的信念中,他相信藥物是有效的。
其實創業也是,普通人之所以總是畏畏縮縮,錯失創業成功的機會,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心,過分強調缺乏客觀條件,說明自己沒有勇氣。 缺乏勇氣的背後,是對成功缺乏信心。
既然信仰如此重要,那麼如果你提公升自己的信仰呢?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只要不停地對自己說鼓勵的話,讓自己興奮,就能欺騙自己的心。 這個時候,你應該想,那些癌症患者難道不能用言語鼓勵自己嗎? 那些服用安慰劑的人因為口頭鼓勵而好轉? 顯然不是。
因此,要讓自己有信心,你需要找到真正相信某事的理由,而不是強迫自己接受某些想法並在內心抵制它們。 只有你認為是真實的,你的心才會相信,改變的力量才能被填滿。
為了訓練你的信念,你要把你的心思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並不斷提高相關技能,建立基礎,然後尋找機會不斷驗證,當你開始成功時,信念自然會變得更強。
改變生活 (3) 自我定位
無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都取決於你。
自我認同嚴重限制了改變我們生活的可能性。 富人的孩子不是天生的窮人的習慣,這並不完全是環境影響的結果。 過去,富人家裡也有僕人,他們的孩子和主人的孩子在同乙個環境中長大,但他們思考的問題卻完全不同。 師傅的孩子在想什麼? 如何繼承家族企業,做強,而僕人的子女卻只想著如何服侍主人,得到主人的賞賜。
人類的這種認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種心理現象。 心理學家麥克斯韋·馬爾茨(Maxwell Maltz)提出,每個人都有一種叫做“自我形象”的東西,即所謂的自我形象,就是乙個人為自己描繪的“肖像”,用來定位他是誰,他能做什麼。 這種自我形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現有生活經歷和環境,尤其是童年經歷的反饋形成的。
自我形象是可以改變的,一旦乙個人的自我形象發生了變化,他所感知到的所有環境都會發生變化。 麥克斯韋·馬爾茨(Maxwell Maltz)證明了這一點,他自己也是一名整形外科醫生,他發現,當許多人的外表發生變化時,他們的性格和智力也發生了變化。 他的研究發現,這些人之所以發生了變化,是因為他們的自我形象發生了變化,他們對自己是誰,能做什麼有了新的認識,可以說他們有了新的身份。
獲得財富的途徑有很多,但普通人的身份太狹隘,思想自然不開放,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提倡閱讀名人傳記,而這種做法也被精英家庭用來教育孩子,原因是通過閱讀別人的生平,可以把乙個普通人帶入成功人士的身份, 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從而獲得成功人士處理人生問題的眼光,找到改變自身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