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義縣位於河南東部地區,是古代李祿家族的故居地,古都之一,邵康中興,是龍山文化和黃河文化、孔子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夏商時期屬於豫地; 秦代,直隸縣; 北魏時期,被稱為“夏夷”; 晉朝末年,因“華夏義”的意思而改名為“夏義”。 這片寶藏之地歷史悠久,文化悠久,世代濟濟,文化古蹟眾多。
夏義縣以西約10裡,有一座道觀,隱藏在北郊,以“桃花扇”、侯方宇、李相君的故事聞名,因為李相君的凋零衰落,它真實的歷史背景和真實的愛情故事,讓我們再讀一遍《桃花扇》,不禁多感嘆了幾句。
根據洪福道觀現有資料,筆者走訪村里老人,從一些史料中得知,洪福道觀最早建於明代萬曆年間。 明朝崇禎六年(1633年)重建,**年間被毀。 它於2012年在原址上重建。 它已有390多年的歷史。
據洪福道觀記載,明朝崇禎六年初,時任河南省史的侯遂從導府(今商丘市)視察夏義,回程返回德府時,途經王莊村(今小王莊, 霞邑縣立濟鎮),霞邑縣以西,突然患上逆風病、頭痛和不適。他的兒子侯方宇和隨從趕緊扶著侯綏在村東一座破舊的道觀裡休息。 侯方宇當時16歲,卻在村里以孝聞名,當即在道觀中祈求神靈保護父親,並發誓要重建道觀。 大約半個時辰後,侯遂恢復了如初,立即順利返回導樓。 那天深夜,侯父子倆夢見乙個鶴毛、稚氣未脫、神仙風骨的道士。 老道士稱讚侯的忠心孝道,說:“侯與我道場的關係是有關係的。 第二天,侯父子倆談起了這件事,驚訝地發現兩人的夢想竟然出奇的一致,於是他們決定重建道觀,以求國家的和平與繁榮。
崇禎六年春,侯遂、侯方宇父子發起修建,下邑縣及周邊各縣的鄉紳紛紛出資在舊廟基原址(夏義縣立濟鎮小王莊村以東)重建建成。 據歷濟鎮小王莊村幾位老人介紹,明末重建的紅福道觀占地20餘畝,前中後三大殿,東西各10多所,並有亭台樓閣, 平台、地板、中間的亭台樓閣,還有幾十棟房子。從遠處望去,綠樹叢林中的道觀,杏黃色的院牆,藍灰色的廟脊,一排排的建築,吸引著無數的朝聖者。 從山門入景,空氣清新,環境清幽,大殿為磚瓦木結構,大殿屋頂下沉的榫卯結構複雜,底部為藍色,飛金玉,畫有飛仙等圖案。 建築屋簷拱門飛揚,上面刻著暗八仙、二十四孝圖等傳統故事,畫色鮮豔醒目,教育育人十分醒目。 大殿內的雕像有高有矮,大小不一,表情動作各式各樣,有的咬牙切齒,怒目圓睜,有的嘴唇微張,面帶笑臉,有的盤腿而坐,雙手合手,有的表情凝重,手持鋼鞭,有的半閉著眼睛,手持經文。
自從紅福道觀重建以來,侯父子曾多次來這裡入香,並臨時住了好幾次。 崇禎六年(1633年)末,崇禎皇帝下令調侯綏進京,擔任戶部秘書。 侯遂響應命令前往崗位,侯方宇也隨父親移居北京。 據文獻記載,侯方宇從小出彩,遊倪元祿之門,特別擅長散文,還能寫詩,被公認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大師之一,明末四子之一。
崇禎十二年(1639年),侯方宇進入南雍,應在江南鄉受試,因言語違禁被廢黜。 於是他又回到了導府故居,在夏義紅福道觀隱居了幾次,修身修身心,摸索經文和史文。 在鄉逗留期間,他還在“雪園社”師從徐作霖、吳伯怡等人學習詩歌,與陳子龍、夏雲義等名人一起旅行,結識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李向軍。
李向軍出生於乙個簪子世家,父親和哥哥都是明末忠貞不渝的烈士,從小就養成了驕傲的性格。 她結識了侯方宇後,就愛上了侯方宇的才華。 兩人情誼感動,詩句對立,定下了好緣分。 在清代作家孔尚仁的《桃花扇》版中,侯方宇和李向軍最終沒有聯手,而是在國家解體後都出家為僧。 畢竟戲曲故事是有一定藝術處理的,其實在1644年,清軍突破京師,已故明弘光帝逃都,李向軍與侯方宇亂世失聯,1645年在棲霞山相遇,同年返回商丘, 並隱居在侯家故居“莊懺堂”的玉樓裡。由於身份原因,李向軍被侯遂嫌棄,兩次被趕出玉樓,住進了商丘城外7公里外的侯府莊園,也就是今天的李濟元。 於是,李向軍情緒低落,病倒,1654年死於肺病。 侯方宇整天病倒,回想起前半生什麼都沒做,後半生也沒能保護李向軍,不久就病逝,年僅37歲。
1645年到1652年的八年,是侯方宇和李向軍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 回到導府隱居後,因為公婆棄邪,李向軍和侯方宇經常坐轎到紅福道觀祈福祈福。 時至今日,當地仍流傳著李姬香的故事。 在那個國家支離破碎的時代,雖然兒女的私情只是滄海一粟,但這樣乙個忠貞不渝的女兒,卻因為青樓的身份而受到懷疑,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自從侯綏和侯方宇重建了鴻福道觀之後,鴻福道觀的香火一度旺盛。 據記載,李濟、侯方宇去世後,紅福道觀的香火逐漸衰落,辛亥革命期間,由於多年的戰亂和自然災害,洪福道觀的許多殿堂常年缺乏維護,逐漸廢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只有1個主廳和2個側廳。 因此,在大殿和寺廟的原址上,用當地材料建造了一所學校,多年來培養了大量的學生。 上世紀80年代,學校因各種原因搬遷。
2012年1月的乙個深夜。 小王莊村的好人楊春亮夢見乙個身穿白袍,手持浮塵,手持長劍的道士。 道士道:“只要有條件,就可以重建道觀,弘揚祖師道場,為四面八方百姓謀利益。 可以有不可估量的功德。 ”
之後,為了完成託付,楊春良多次與村民溝通,奔波協調,在村里和上級領導部門的同意和支援下,兒子楊道友在鴻福道觀舊址的基礎上籌集資金重建。 翻新工程於2012年開始,並於2013年4月基本完工。 改建後,道觀占地兩畝多,主要供奉的是“太上開天知甫御歷含真身道金闕至尊玉大天尊”、“左右使神”、“黑寒老祖天師”、“純陽真人魯祖”等道教神仙,共計40多尊神像。 有1個正殿,東西翼4個,乙個山門,面積600多平方公尺,建築以磚瓦結構為主,外圍為紅牆,整體建築延續了明代宮殿的特色,風格樸素而獨特。
2013年4月底,紅福道觀改建儀式落成,廟宇舉行了為期一周的盛大廟會,開幕式莊嚴聖座,河南戲曲熱情洋溢的氣調,瞬間吸引了天下善男女前來紅福道觀祈福。 一時間,渡過歷史長河後,我們恍惚間看到“桃花扇”的李姬和侯方宇手牽手走在紅福道觀,令人感動,心酸。
2023年,下邑縣**廳、商丘市宗教事務局領導將多次對紅福道觀進行實地考察,與廟方負責人詳細交談,詳細了解現場管理、制度實施、 宗教漢化、住房安全、消防安全方向。同時指出,管委會成員要繼續堅決貫徹黨的宗教方針政策,繼續發揚愛國愛教、助世的道教優良傳統。
現在的洪福道觀,工作也逐漸趨於完善,目前,廟裡以正一為主體,一批正一書生,協助管理宮殿。 鴻福道觀雖然位於城郊,但非常安靜。 夜裡,白月風下的蟲鳴聲,夾雜著木魚、銅鐘、誦經的微弱聲,我們盤膝圍坐,靜靜地聽著廟裡老人講述侯方宇和李向軍的傳奇故事,白天疲憊的身心瞬間卸下。
鴻福道觀,這座位於河南東部的地方道觀,與“桃花扇”侯方宇李相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它是由侯遂、侯方宇父子所修建,得益於“秦淮巴彥”李相君的名號而興盛起來。 李姬枯萎後,腐朽了百年。 好在黨的宗教政策和各界人士的支援下,它逐漸恢復了昔日的風采,它的存在豐富了夏義縣的人文歷史和民間傳說,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本文作者:李三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