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瑞典和丹麥先後宣布結束對2022年9月發生在北溪天然氣管道上的**事件的調查至於雙方的調查結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確定,但不確定”。
2022年事件發生後,參與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德國、丹麥、瑞典和俄羅斯都對該事件展開了調查,但耐人尋味的是,俄羅斯卻遭到了所有其他參與者的拒絕。
北溪天然氣管道分為兩個階段,北溪1號於2012年投入使用,俄羅斯每天可向歐洲供應超過6500萬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而北溪2號在2021年建成後,直到現在還沒有投入使用,歐洲沒有天然氣短缺嗎? 不是真的,而是因為美國一直在阻撓。
在歐洲尋求能源替代、減少對俄羅斯依賴、俄烏衝突激烈之際,北溪管道又發生了**事件,不讓人懷疑其中隱藏的秘密。
對於幕後的猜測,外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西方“帶頭”指責俄羅斯使用卑鄙手段威脅歐洲國家的能源安全。
然而,很明顯,這種抹黑是站不住腳的,如果俄羅斯想要威脅歐洲的能源安全,為什麼不找個藉口,乾脆關上閥門,而是選擇炸毀自己耗資不菲修建的管道呢? 閥門在歐洲地區嗎?
此外,2023年,美國資深調查員赫什再次爆料,聲稱挪威和美國共同策劃了“海底襲擊”,而美國破壞北溪管道的原因也很簡單,迫使德國按照北約的意願行事,而不是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繼續使用俄羅斯提供的能源。
今年2月初,瑞典方面公布了調查結果。 有關部門表示,此次調查主要針對北溪天然氣管道是否有瑞典公民參與,最後,瑞典方面宣布,由於沒有瑞典公民參與此事,瑞典方面對該事件沒有管轄權,從而結束調查。
2月26日,丹麥的調查結果更有趣,丹麥當局聲稱:該事件是“蓄意破壞”,但我們掌握的證據不足以提起訴訟因此,丹方以“不確定幕後**的身份”結束了調查。
對於瑞典和丹麥來說,他們沒有勇氣繼續調查,如果調查是在美國的頭上進行的,結果會很尷尬,如果俄羅斯決心成為第一,就很難說服國際社會; 因此,找個藉口結束調查的鬧劇,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根據上一調查方的訊息,德國檢察官負責人說:我們仍在調查中。 然而,指望德國揭露真相是不現實的。
北溪2號現在的線路比較完整,但是,德方一直拖拖拉拉,一直不同意與俄羅斯合作,這種不顧自身利益完全服從北約意志的行為,說明德國也陷入了兩難境地,所以即使德國繼續調查, 很有可能最終沒有辦法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