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韓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清代漢族婦女服飾顏色的變化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3-07

據說剃髮換衣服的物件僅限於男性,而女性可以保留明代的服裝,因此清代漢人的服裝被視為“清漢**”,也被許多人理解為“漢服體系”的一部分。

所謂“男服女”的傳說,對很多人來說,都有心理安慰作用,至少女裝可以延續自己的傳統。

電視劇集《小莊秘史》截圖。

研究服飾史的沈從文,以清初的《耕織圖》等圖畫提出,清初婦女穿傳統漢服,並沒有因剃髮換衣而中斷(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6年,第585-590頁)。葛兆光同意這一判斷(葛兆光:《想象異國他鄉——讀李超朝鮮韓延興文學》,北京:中華圖書公司,2014年,第158頁)。 劉家駒也用了類似的方法,認為清初的服裝“都是明代的古老,這可以從康熙時期46部《修煉織圖》中人物的頭髮和衣著上得到證明”(劉家駒,《清史之謎》,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第45頁)。

男人從女人不遵循“建立。

然而,根據朝鮮人對清朝的觀察,真正的清朝人的肖像和頭髮、衣著的區別,其實是兩回事。 可見,他雖然別無選擇,只能遵循時間系統,但他確實很抱歉“(李奕賢:《庚子彥行雜知識》,《燕興路全集》第35卷,林基中主編,《燕興祿全集》,漢城:東國大學出版部,2001年,第452頁)。 下面引用的《閻星祿全集》是一樣的,不是一一列舉)。

也就是說,漢人被迫換衣服後,習慣於在圖畫中把自己畫成穿著漢服。 因此,清初各種畫像中的漢服不能作為當時服裝的真實證據。 而且,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在清末等影象中看到的服裝,包括江南地區的漢族婦女,在結構和形狀上與宋明以來的基本演變線索完全不同。

這或許不僅是清廷對漢族女裝改構的區域性規定,也是清代胡漢混雜文化,使得漢族婦女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旗人的服飾,改變傳統服飾制度。 因為清朝統治的結果實際上導致了漢人的滿族化(陸康樂:《滿族與漢族:晚清民國(1861-1928)的民族關係和政治權力》,王秦、劉潤堂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58頁)。

南韓人敏銳地意識到清朝社會中胡和漢族習俗的混淆,例如金昌業注意到乙個漢族婦女“有乙個鬍做的包子,她的腳纏在上面,她的制度混雜著滿漢習俗”(金昌業,《燕星日記》,《燕興祿全集》, 第32卷,第187頁)。這種對滿族少女髮型的模仿,也說明當時漢族婦女積極模仿滿族制度。 朝鮮燕族練功者的觀察和記錄至少表明,清代漢族婦女的服飾確實有呼華現象,這種現象往往與換衣後的男裝沒有太大區別。

當然,清朝人傾向於告訴朝鮮人“我這一代唯一的女人不合秩序”(余彥書:《燕京雜識》,《燕星祿全集》第39卷,第294頁),也是通過講“男人不服從女人”的民間傳說,在朝鮮人面前贏得一點面子。

禁止漢族女裝顏色是一大舉措。

康熙時期被派往清朝的洪明霞記載,他聽說清朝“禁止漢族婦女服飾的顏色,這是個大動作”,也就是說,清朝也禁止漢族婦女的傳統服飾。 洪明霞問道:“為什麼禁止漢族婦女的衣服顏色? 答案是“清國已勝天下,衣服的顏色不可能相同或不同,這個理論出來後,漢人好色,不失心”; “世上人人都穿清朝的制服,但漢族婦女只是中國人,事情不合適。 朝廷要求封禁,皇帝下令大臣們開會“(洪明霞:《燕興祿全集》卷二十,第320-321頁)。 清初,朝鮮燕對清朝的各種資料進行了詳細的蒐集,康熙時期禁止漢族女裝制度的訊息,雖然聽說了,但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據悉,清廷曾召開過一次高層會議,討論漢族女裝的換裝問題。 康熙時期的另一位燕人觀察到,進入通州後,市場變得人口稠密,“民間習俗是男女穿黑衣,制度差別不大,女也穿黑唐袴,但不剃光頭發,梳成髮髻”(未註明:“燕中文建”, 《閻興祿全集》第95卷,第80頁)。

這說明康熙時期漢族婦女的衣服顏色與當時剃光頭發、換衣服後的顏色相差不大,都是造型相似的黑色衣服。 男女之間最明顯的區別主要是女人不剃頭,不留辮子,而是把辮子梳成乙個推包子。

康熙時期的另一位燕人許文忠也注意到,當時的清朝人“男女穿黑色衣服,右邊沒有領子,不是扣子而是鎖著”。 唐代婦女尤其有纏足的規矩和高髮髻的制度“; “衣服上沒有紅、紫、綠三色的裝飾,華義也是如此”(徐文忠:《閻行日祿全集》,第24卷,第200頁)。 徐文忠還發現,當時清代男女服裝的造型幾乎一模一樣,穿的是黑色無領衣服,而不是傳統的漢服。 漢族男女的主要區別不在於衣著,而在於漢族婦女把腳綁起來,把頭髮梳成髮髻。

此時,距離明朝滅亡的時間不遠了,但女裝很快就被傳統的漢式**打破了,成為一種與清代男裝“制度沒有太大區別”的穿著形式,這顯然不是傳說中的“男出女”狀態自然演變的結果。

朝鮮人崔錫定(Choi Seok-ding)在詩中也感嘆當時漢族男女的服飾發生了變化:“剃光頭發,禿頭,無領衣服,打滿領帶”,“綁腳認識漢族婦女,捲髮看蘭花”。 小字注云:“男女皆穿無領衣,衣袴為黑色”(崔希丁:《焦玉錄》,《燕星錄全集》卷29,第423頁)。 他的感慨還強調,當時清朝男女的衣服顏色高度相似,都是無領的,顏色都是黑色的。 要辨別這些黑壓清族中的漢族婦女,最主要的是要鑑定她們是否被纏足,鑑別旗女看她們有沒有捲髮。

李逸仙提到,滿洲人的衣服男女皆黑,漢族婦女的衣服穿的是藍紅褲裙。 不過,在造型上,“男女裝沒有衣服,內穿外穿,沒有腰帶連線,都裝飾著無數個帶小球的紐扣。 要解決**服從並不容易“(李逸仙:《庚子閻行雜識》,《閻星祿全集》,第35卷,第452頁)。 可以看出,當時漢族婦女服裝的造型已經不再是傳統漢服的領子和腰帶制度,而是我們熟悉的清代“蜈蚣”式的一串紐扣,穿衣更不方便。

南韓人還觀察到,清代漢族婦女的服裝不再有傳統漢族婦女服裝的上下服裝,“婦女們也穿著黑色的長袍,但下面沒有衣服”(李哲福:《丁思延行日記》,《燕興祿全集》第37卷,第439頁)。

這也意味著漢族女性和滿族女性的服裝差異不會太大,不再有傳統的漢式**打底制度。 “清漢婦女”所穿的服裝制度很難與當時的**區分開來,也很難與滿族服裝區分開來,“蜈蚣”式的清族服裝是當時漢族婦女常見的服裝制度。

從康熙時期到十九世紀清末,朝鮮人觀察到的漢族婦女服裝的形狀與“換衣”後的形狀相差無幾。 例如,1860年,樸啟仁觀察到,在清代,“女性穿的上衣與男性沒有區別”,“女性的褲裙和禮服的制度也與男性相似”(樸啟仁:《嚴茶祿》,《燕行祿全集》第76卷,第296-297頁)。

1882年,許友素觀察到,在清代,“女燕子衣與男袖無異”。 內衣和袴也與男裝相同。 但是,他的襯衫是寬袖的,這與男裝不同“(徐友粟:《閻星祿全集》,第79卷,第156頁)。 這種女裝,在結構和造型上都與清代男裝相似,但袖子更寬,正是我們在晚清形象中經常看到的“清漢女”形象。 顯然,“清漢女裝”的起源與漢服**傳統是有斷裂的,其起源其實與清代男裝“彡服”之後的旗裝關係更為密切,是在其基礎上有所改進和演變的版本。

江南下令婦女要有宮服,也就是皇帝的遺產”。

當然,南韓人也承認,清代漢族婦女的一些特殊服飾還保留著明朝的形態,比如林漢珠指出“江南婦女有宮服,即皇明文物,華麗氣勢磅礴,在北京是找不到的”(林漢竹, 《閻星祿全集》第78卷,第228頁)。也就是說,在江南地區石家氏族婦女的服飾中,還保留著一些明代的遺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儲存下來的明代漢族婦女的著裝條件非常苛刻和有限。 只是在漢人人心最強的江南地區,是石家生妻的服飾,而不是日常看到的“清漢婦”的常規服飾。

同樣,江南施家的男人死後也經常穿著明朝的深衣和角巾進行安葬,張太炎、魯迅等人的家族傳統在整個清朝都是一樣的。 張泰炎的遺囑說,父親張駿說,“我家進入清朝七八代,死後葬深衣”(張泰嚴:《曾祖教君仙祖國與祖國之子君仙高智縣君世羅》,黃耀賢等: 《張泰顏全集:太研文錄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12頁)。

王汪指出,張泰巖家的情況並非個案,當時江南很多學者都有遺囑,不穿清代服裝下葬,這在江南地區大家族中是普遍現象(王凡森:《晚清的歷史記憶與國家建設》, 《中國現代思想與學術譜系》,長春: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2011, pp. 102-103).魯迅的家族也差不多,他的祖父龔介夫在祖父龔潔夫的葬禮上穿著明代服裝(錢立群:《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第101頁)。

在清廷“生不服死”政策的禁令下,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一些士大夫家族仍然堅守死後穿漢服、戴皇冠下葬的最終底線,一直堅持到清末。

但這些文化資源對於清朝社會的普通民眾來說,是極其遙遠的,南韓人自己也強調,這種“皇明遺產”不僅在百姓身上看不到,而且在北京也“看不到”。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清朝江南地區一些精英家庭的女裝還保留著明代的遺物,但整個清代社會中主流的、最常見、最常見的“清漢女”服飾,其實基本上都是虎華的產物。 現在有人提出,“清漢婦女”的服裝屬於“漢服體系”,這是謬論。 (完)。

作者:李景恆,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南方周末。

相關問題答案

    從出土文獻中,看中國智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智慧的結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載體包括傳下來的經典 出土文獻和物質文物。其中,出土文獻主要指商周甲骨文 金銘文,以及戰國秦漢的絲簡 印章 貨幣 陶器銘文等材料,廣義上還包括前朝 敦煌 吐魯番文獻的石刻。對出土文獻中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入解讀,是推...

    從人虎關係來看,從清朝到民國時期,兩者在南嶺社會是如何共存的?

    老虎是山中之王,是叢林中絕對最強的,因為它的力量很強,每次與人發生衝突,都會對人類造成沉重的傷害,人類稱這種災難為虎瘟。學者們從不同角度研究虎侵,統計了虎侵在全國或各省的分布和頻率,以揭示虎侵的成因及其背後的生態演化和社會文化。然而,人虎關係並不侷限於虎打等緊張激烈的衝突,人虎關係動態複雜,兩人保持...

    中國郵票發展史 從清朝到近代,郵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中國於年 清光緒四年 開始發行郵票,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按朝代和政權的性質劃分,中國郵票可分為四個歷史時期。.清代郵票 清代郵政共發行套,每套種郵票,郵票圖案以許多 龍 圖為特徵。.中國 郵票 中國 郵政共發行郵票套,餘種。.解放區郵票 中國解放區共發行郵票餘套,約種。四 中國新郵票 年至今 中華人...

    51年,彭德懷從朝鮮緊急返回北京匯報工作,但對會議大發雷霆

    年月日,本應在朝鮮統帥的總司令突然乘專機返回北京。到了北京後,馬不停蹄地趕到 的辦公室,得知 在景明園午休後,他不顧警衛的阻撓,趕緊趕到景明園,叫醒熟睡的 日之後,按照 的指示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結果,在會議進行到一半時,突然憤怒地拍了拍桌子。為何在戰爭的關鍵時刻突然回國,又是什麼讓他直接當著眾人的...

    2024年,陳庚從朝鮮回來,被邀請參加乙個舞會,但在這個過程中突然大喊“救命”

    陳庚大將是一位聲名遠流長的優秀將領,他從小就以吞山吞水的氣勢和英勇氣範,開始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他剛從越南前線回來,在南寧呆了幾天後,他馬不停蹄地去了幾個城市,最後到達了北京,在那裡他的任務是向 匯報他在越南的工作。完成任務後,他立即前往瀋陽,然後前往朝鮮戰場。然而,諷刺的事情發生了,他在公共場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