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之前,請動動你的小手發財,關注,謝謝你的支援,你的支援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2024年初以來,朝鮮半島局勢加劇朝韓對立,持續緊張局勢引發廣泛關注。 眾所周知,朝鮮半島問題從來都不侷限於朝韓問題,而是牽扯到周邊國家。 朝鮮半島是戰爭還是和平? 東亞未來會和平嗎?
看現在應該從過去中吸取教訓,過去不能成為現在。 我想回顧一下近代朝鮮半島周圍發生的兩次戰爭,以及東亞的格局在這些戰爭的影響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甲午戰爭
1868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在“富國強軍、培工業、文明文明”的口號下,日本開始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從此,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由於國力的增強,日本開始積極向外入侵和擴張,並建立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與此同時,中國也以“自強不息”和“求富”的口號開始了西化運動。 西化運動在科技上與歐美不相上下,帶動了我國現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逐步發展,清朝於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海軍師,成為亞洲強大的海軍力量。
1894年,朝鮮東學起義爆發後,朝鮮向清朝求助。 清朝出兵朝鮮時,日本也趁機出兵朝朝。 東學起義被鎮壓後,日本對華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戰爭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第 1 階段。 在平壤戰役中,兩軍在平壤周圍作戰,最終結果是清朝軍隊大敗,日本占領了整個朝鮮半島。
在黃海之戰中,鄧世昌的“致遠艦”在這場戰鬥中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最終結果是雙方互有勝負,北洋艦隊的損失比較大。 李鴻章為了保住實力,命令北洋艦隊避難威海港,不巡海迎敵,日本奪取了黃海的制海權。
第二階段。 為了防止日軍進攻遼東半島,清軍在鴨綠江沿岸進行了邊防戰。 戰鬥後不到3天,清朝近3萬守備軍潰敗鴨綠江全線,日軍進入遼東半島。
在黃金旅之戰中,日軍趁著日軍進攻鴨綠江的同時,另一支軍隊在**的掩護下,開始在花源口登陸,占領了錦州(今遼寧大連市錦州區),然後攻占了旅順,造就了旅順大*** 在連續**中國居民的4天內,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00人。 日本占領了遼東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第 3 階段。 威海衛戰役中,日軍在山東半島東部的榮成灣進行大規模登陸,配合日軍“海陸攻北洋艦隊”,柳宮島和威海港陷落,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清朝戰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結束了中日戰爭。 根據條約條款,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來因三國干預歸還遼國而未果)、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2億兩**。 中國還增加了沙市、重慶、蘇州和杭州作為商業港口,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條約口岸投資和設廠。
甲午戰爭的結果,意味著中國的“西化運動”在與日本“明治維新”的競爭中被徹底擊敗,深刻地影響了兩國接下來半個世紀的命運,也深刻地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的格局變化。
第一次中日戰爭導致日本獲得鉅額賠款並占領了朝鮮半島和台灣等戰略要地。 戰爭的巨大戰爭回報讓整個日本欣喜若狂。 作為後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動工業革命需要資本積累,而日本由於國土狹小、人口稠密、國力薄弱,缺乏發展的資本和後勤。 甲午戰爭中的鉅額賠款,不僅讓日本解決了資金短缺的迫切需求,也為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日本制定了第乙個“日清戰後管理”,以軍備擴張為重點,爭取工業、教育、金融、交通的共同發展。 在這方面,日本的國力大大增強,使日本成為亞洲唯一的新興資本主義強國,並有機會與英國結盟以制約它。 日本在遠東的進一步侵略和擴張為後來的日俄戰爭奠定了基礎,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的勝利為日後更大規模的入侵中國創造了條件。
抗日戰爭的失敗,標誌著清朝歷時30多年的外交運動的失敗,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化為烏有,徹底粉碎了中國的大國地位,打破了中國人民近代民族復興的追求,大大深化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使中國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從第一次中日戰爭的失敗開始,中國進一步開始崩潰。 此後,建國之初沒能收拾舊山老水,進一步陷入區域性軍事分裂。
1931年9月1日,日本發動“918事件”占領東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支付了 3500 萬人的鉅額費用。
甲午戰爭的餘波使日本開始崛起為軍事強國,為日本後來入侵中國甚至向東南亞擴張創造了條件; 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削弱了中國,甲午戰爭後的半個世紀對中國來說是半個世紀的巨大災難。
抗美援朝
1950年,中國剛剛結束三年內戰,新中國剛剛成立。 日本戰敗後,它已成廢墟並被美國占領,美國作為第一工業強國,開始用二戰的餘波取代英國的世界霸權。
說是韓戰更準確,但我還是更願意稱其為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北緯38度線,對南韓發動突然襲擊,韓戰爆發。 1950年7月7日,美國以聯合國的名義組織了一次“聯合**”參戰。 10月25日,中國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經過五戰,敵軍從鴨綠江被趕回北緯三十八線附近。 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戰爭結束。
韓戰的爆發使美國轉而支援日本右翼分子,並釋放了包括一級戰犯岸信介在內的一大批戰犯,成為美國的盟友。
二戰期間,日本的工業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國摧毀。 韓戰為日本帶來了總計610億美元的戰爭訂單,這一數字是同期美國支援歐洲的馬歇爾計畫的五倍。 馬歇爾計畫總共花費了131億美元,由16個國家分配,英國獲得33億美元,冰島僅獲得0美元4億美元。 然而,日本壟斷了超過600億美元的大訂單,這確實是天下掉餡餅。 韓戰期間,日本成為美國的後勤和彈藥基地,其經濟迅速復甦,到 1955 年超過了戰前的水平。 二戰後,半毀的工商業趁機振興,隨後被美國迅速發展為東亞反對紅色主義的橋頭堡。
韓戰的爆發客觀上拯救了日本,並迅速成為發達國家的最佳機會。 1894年的中日戰爭和1950年的韓戰,朝鮮半島的兩場戰爭相隔半個世紀,使日本佔了上風。
因為戰爭開始於北緯38度線附近,休戰結束於北緯38度線附近,有人說韓戰其實是平局,但當然更多的人還是同意我們是韓戰勝利者的觀點。 事實上,這場戰爭是贏還是平局是沒有意義的,韓戰對新中國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勝負的概念。 這是一場建國之戰! 這場戰爭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威望和軍事威嚴和自信。
韓戰後,蘇聯開始大規模支援中國的工業化,對敵人的防禦使中國在近代結束了戰爭,國家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並一直持續到今天。 韓戰大大增強了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提高了中國百年屈辱的國際地位。 毫不誇張地說,時至今日,我們仍在享受著幾十年前數十萬志願軍在朝鮮冰雪中血戰的紅利!
甲午戰爭的失敗,山水破碎,國家繼續衰敗,陷入長期的動盪之中。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面對逐漸成為軍事強國的日本,中華民族陷入了巨大的民族滅絕危機。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使中華民族重拾自信,長期的和平發展環境和幾代人的艱苦奮鬥,使我國再次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的重大轉變和發展調整,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全面加劇,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發生深度調整,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層出不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
2024年過後不久,朝韓兩國的一系列行動將朝鮮半島局勢推向了緊張的地步,歷史似乎來到了乙個新的節點,“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經過幾代人的血腥艱苦奮鬥,中國已不再是一百年前的窮弱國家。 偉大的中華人民必將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