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一生奉獻給無限地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是雷鋒在遼寧省遼陽市公長嶺區工作時寫的。
公長嶺是雷鋒工作、生活、學習、參軍的地方,也是雷鋒精神得到培育和形成的地方。 從1959年8月20日來到公昌嶺鐵礦石焦化廠工作,到1960年1月8日從公昌嶺步行到軍營,雷鋒在這裡工作、學習、生活了142天。
142個日日夜夜,他寫下了23本雷鋒日記,留下了許多平凡感人的故事,以及雷鋒敬業、敬業、創新的精神。 今天,它仍然是永恆的。
主動提出去最惡劣的環境。
1959年5月,鞍鋼決定在公長嶺鐵礦建設年產30萬噸焦炭的焦化廠,從鞍山鋼鐵化工總廠調來一批技術骨幹和年輕工人,雷鋒就是其中之一。
80多歲的鞏長嶺區政協原副主席張懷雙告訴記者,1959年8月20日,雷鋒來到焦化廠的當晚,向黨總支書記、團委書記介紹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向他講述了自己艱難的童年。 他說:“我知道焦化廠剛剛建成,條件艱苦,所以我要求它。 ”
焦化廠條件艱苦,有人心情不好,說著奇怪的話,但雷鋒卻積極地做著自己的思想工作。 他說:“困難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通過我們自己的建設,生產生活條件會越來越好。 ”
然而,困難的環境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因為沒有宿舍,所以工人的住宿非常簡單。 該怎麼辦? 建! 沒有原材料,雷鋒就帶著年輕工人上山撿石頭。 眼看牆越來越高,黃泥的運輸又成了問題。 經過反覆的思考,雷鋒想出了乙個訣竅:利用槓桿原理,一端裝泥巴,另一端踩人運到高處。 這台土重機馬上就派上用場了,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大家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橫桿鏟斗”。
橫桿鏟斗(央視記者宗紹峰攝)。
由於這項發明,雷鋒後來被評為焦化廠創新的領跑者。 此外,雷鋒還響應黨的號召,大力**廢品,他的床底下有乙個木箱,裡面裝著螺絲、螺帽、鋼頭等廢品,還有兩個紙箱,裡面裝著破舊的雨布、舊手套等物品,整理乾淨後交給工廠, 每個月,他都被評為儲蓄專家。
一床特殊的被子。
3月1日上午,在鞏長嶺區的遼陽雷鋒紀念館,前來參觀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印有花鳥圖案的紅花被子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 這床被子是雷鋒的同鄉、工人易秀珍捐贈給紀念館的。
遼陽雷鋒紀念館是全國唯一的“工人雷鋒”紀念館(央視記者宗紹峰攝)。
1959年11月4日深夜,天氣驟變,暴雨驟然降臨。 正在睡夢中的易秀珍被窗外的喊叫聲和腳步聲吵醒,但當她推開門看了半天,卻因為大雨和夜色的緣故,什麼也沒看到。第二天一大早,易秀珍在工地的水泥樁上看到了一床被子——這是雷鋒的被子。 “他的被子紅紅的,顯眼的,但已經濕透了,混著泥水,看起來已經不像了。 易秀珍回憶道。
原來當晚有7200多袋水泥沒有卸貨,突如其來的大雨使這些水泥面臨報廢的危險。 雷鋒得知情況後,立即跑回宿舍,大聲喊大家救水泥。 大家都找雨布和蘆葦席,但還是有一些水泥沒有蓋住。 雷鋒匆匆忙忙地跑回宿舍,拿出自己的紅花被子,脫下棉大衣,一起蓋在水泥上。 最終,7200袋水泥沒有損壞,而雷鋒的外套和被褥卻被雨水浸濕了。
當時,乙個被褥是工人財產的一半,非常珍貴。 易秀珍把雷鋒的被子拿回來拆開洗了,發現浸濕的棉絮晾乾後已經硬了,已經不暖和了。 “我偷偷把被子裡的棉絮放進了雷鋒的被子裡。 易秀珍回憶說,“後來雷鋒知道了,去部隊服役的時候,把這床被子留給了我,我珍藏了50多年,後來又捐給了紀念館。 ”
時至今日,84歲高齡的易秀珍依然堅持弘揚雷鋒精神。 “昨天我還給小學生上了一課,我說你現在條件這麼好,你要向雷鋒學習,你要向雷鋒學習,你要學習雷鋒的學習態度,堅持讀書。 易秀珍說。
在他有生之年,他必須繼承雷鋒的精神。
在公長嶺,無論是雷鋒的工人、戰友、鄰居,還是村民,雷鋒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成了“雷鋒的接班人”。 雷鋒的哥哥陸學光也是如此,他組建了“雷鋒哥哥陸學光的愛心隊”,現在已經擴大到200多人,還在雷鋒的家鄉湖南成立了支隊。
1959年夏天的中午,第一次走進理髮店的9歲小學生陸學光遇到了雷鋒。 後來,陸雪光的父親陸長泰連續四天去了焦化廠,終於找到了雷鋒,並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從此,雷鋒與陸家結下了不解之緣,雷鋒認盧長泰夫人為岳父,陸雪光為姐夫。
雷鋒經常抽出時間去陸家,送他換下的工作服,幫陸家打掃羊圈,洗衣服。 “他給我買了書、筆等學習工具,還花錢給我買了書包,幫我把所有的課本都包......書籍封面陸學光說,他經常和雷鋒睡在被子裡,雷鋒的言行也深深地影響了他。 有一次,雷鋒在暴風雪中送一位女士回家,雷鋒身材矮小,那位女士趴在雷鋒的背上,雙腳還沒離地,陸雪光一直抱著那位女士,一直送著那位女士回家。
雖然雷鋒的哥哥早已去世,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做乙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陸學光說:“我這輩子就是要讓我全家向雷鋒學習,傳承雷鋒精神。 ”
工人雷鋒(央視記者宗紹峰攝)。
在雷鋒在公長嶺的142天裡,他實現了從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轉變,這一時期也是雷鋒精神形成的重要時期,也為他成長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鋪平了道路。
目前,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工人雷鋒”鮮明的形象和豐富的內涵已成為遼陽的靈魂。 熱愛本職工作、刻苦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人雷鋒”的強大精神力量,已經融入了遼陽的肌理中。 截至目前,遼陽已建立市、縣(市、區)及市級部門、街道(鎮)、社群(村)四級志願服務網路,志願者27萬餘人,註冊志願服務機構2200余家。(記者 宗少峰、李子平,實習生邵玉丹,方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