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築業現狀
建築業是改革開放後市場化較早的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企業規模分布呈“金字塔”形,即極少數大型企業、少數中型企業和眾多小微企業並存。
中國建築市場有五種型別的參與者:央企巨頭、區域龍頭、江浙民營企業、外資巨頭及眾多中小型建築企業。整體來看,較大的市場份額被具有技術、管理、裝置優勢和特殊資質的大型建築企業佔據。 發達地區和建設強省的大中型建築企業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主要承包區域內的大中型工程。 其他中小企主要從事勞務分包、部分專業分包及小型工程。
從各業務領域的競爭來看,普通房建專案市場集中度最低,競爭極為激烈; 公共建築和高層、超高層建築工程市場整體集中度適中,存在一定的區域壟斷; 礦山建設工程市場集中度高,部門壟斷; 鐵路、公路、隧道、橋梁工程、水壩、發電廠和港口工程,高度集中,存在部門和寡頭壟斷; 建築安裝工程、裝飾裝修工程市場集中度低,競爭激烈。
總的來說,建築行業企業數量較多,行業競爭激烈,但各領域競爭程度存在差異; 隨著建築市場的增長,建築業的競爭模式也多樣化。
建築業的發展受巨集觀經濟形勢的影響很大,其中固定資產的投資直接帶動了行業的增長。 2011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從上一年強勁復甦的增長高位回落,巨集觀經濟進入下行通道; 與此同時,高通脹壓力帶動的基建投資增速放緩**; 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收緊,路橋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資持續下滑的影響,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放緩,短期內建築業發展風險進一步加大。
2020年,中國建築業增加值72,445億元,同比增長27%;同期,全國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築業資質等級企業實現利潤8303億元,同比增長203%。
2021年,全國建築業增加值達到80138億元,同比增長21%,同期全國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資質等級企業實現利潤8554億元,同比增長126%。
2022年,全國建築業增加值達到83383億元,同比增長55%,同期全國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盈利8369億元,同比下降12%。近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主要是由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基數不斷增加,屬於正常經濟現象。 通過不斷優化經營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我國建築業綜合實力還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建設國家戰略規劃的有效實施,將繼續助力中國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隨著新型城鎮化程序的進一步推進和PPP在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專案的應用,建築業增加值增速將保持在合理水平。
隨著巨集觀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建築業進入了個位數增長的時代。 在房地產去庫存壓力的背景下,房地產調控政策頻發,新型城鎮化建設揚帆起航。 在穩增長基調下,民間投資助推交通建設新規劃,區域經濟投資加大,“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開啟新的戰略布局,行業綜合發展規劃和建築業現代化不斷推進PPP、BIM6、綠色建築、海綿城等新政策為建築業發展釋放新的發展活力。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密切相關。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始終保持著快速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逐年增加。
2022年是黨和國家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 黨的二十大成功召開,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應對突發因素衝擊,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全國建築業堅決實施最佳決策部署,大力推進轉型公升級,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建築業總產值為311,97984億元,同比增長645%;完成產值為136,46334億元,同比增長144%;簽訂的合同總額為715,674份69億元,同比增長895%,其中新簽約366,481人35億元,同比增長636%;
房屋的建築面積為15645億平方公尺,同比減少070%;竣工建築面積為4055億平方公尺,同比減少069%;利潤8369億元,同比下降1.元20%。截至2022年底,全國有建築業企業143621家,同比增長11家55%;員工人數為5,184人020,000人,下降031%;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為493526元,同比增長430%。
經初步計算,2022年全年GDP為1,210,2072億元,比上年增加30%(按不變計算**)。 建築業在全社會增加值達到83,3831億元,比上年增加55%(不變**),增長率高於GDP的25個百分點。
自2013年以來,建築業的增加值佔GDP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6超過85%。 2022年,達到689%,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穩固。
2013年以來,隨著我國建築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築業總產值持續增長,2022年達到311979戶84億元,同比增長645%。然而,與上一年相比,增速有所放緩,下降了459個百分點。
近10年來,其他省份建築業產值和建築業產值基本與建築業總產值同步增長。 2022年,建築業完成產值達到136,46334億元,比上年增加144%;其他省份產值達到105,95684億元,同比增長521%;建築公司的外向性在31%至35%之間波動,2022年為3396%。
2022 年,建築業的員工人數為 5,184 人02萬人,連續四年下降。 2022年,比上年年底減少了98家92萬人,減少0人31%。
2022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8369億元,比上年減少101家81億元,同比下降120%;增速比上年低1個47個百分點。 建造業的利潤率(總利潤與總產值的比率)達到2014年以來的最高值363%,整體呈下降趨勢。 2022年建築業產值利潤率為268%,減少 021個百分點,連續六年下降,連續兩年低於3%。
(二)建築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我國經濟發展的具體階段和固定資產投資在較長時期內的穩步增長,決定了我國建築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 城市住宅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速交通設施建設、環境治理專案、新能源基地建設、新型產業基地建設、休閒度假區建設、新農村建設等仍將保持旺盛需求,成為市場熱點。 從區域來看,雖然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建築市場的投資結構不同,但都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建築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初步形成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框架,建築市場執行機制將更加完善,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健全, 建築工業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將大幅提公升,施工方式的綠色轉型將取得顯著成效,加速建築業由大向強的轉變。
規劃要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 構建裝配式建築標準化設計生產體系,促進生產施工智慧型化公升級,擴大標準化零部件使用規模,提高裝配式建築綜合效益。 完善適合不同建築型別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結構體系,增加高效能混凝土、高強鋼筋、耗能減震、預應力技術一體化應用。
規劃明確,智慧型建造與新建產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重達到30%以上,為建築行業打造了一批網際網絡平台,形成了一批建築機械人的標誌性產品, 培育一批智慧型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
要加快建築機械人的研發和應用。 加強全新感測、智慧型控制與優化、多機協同、人機協同等建築機械人核心技術研究,研究編制了關鍵技術標準,形成了一批建築機械人的標誌性產品。 積極推廣建築機械人在生產、施工、維修等環節的典型應用,重點推進建築機械人與裝配式建築配套、輔助替代的應用”。危險、複雜、骯髒和沉重建築工程。
該計畫還制定了2035年的長期目標。 到2035年,建築業發展質量效益將大大提高,建築業產業化將全面實現,建築質量將得到顯著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將大大提高,高素質人才隊伍將全面建立起來,行業整體優勢將顯著增強。 “中國建築”的核心競爭力將引領全球,進入智慧型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3)建築業政策
國家對建築業實行資質等級管理和市場准入制度,建築企業只能承接相應資質範圍內的專案。 目前,與建築業資質等級和市場准入管理相關的主要規範性檔案有《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條例》(建設部令第159號)、《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建建[2001]82號)和《建築工程總承包企業資質專項標準》(建實[2007]72號)。
1)**建設部門負責全國建築企業資質的統一監督管理。建築業企業資質標準和各類資質企業承接工程的具體範圍,由建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2)建築業企業應當按照其註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置和完工的建設工程業績申請資質,經審查合格並取得建築業企業資格證書後,方可在資質範圍內從事建設活動。
3)建築業企業資質分為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和勞務分包三個序列。
4)根據專案的性質和技術特點,將三個資質序列劃分為若干個資質類別,每個資質類別按規定條件分為若干個資質等級。目前,施工總承包企業資質包括10個資質類別,專業承包企業資質包括60個資質類別,勞務分包企業資質包括13個資質類別。
5)取得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以下簡稱施工總承包企業)可以承接施工總承包工程。施工總承包人可以承接總承包工程中的全部專業工程進行施工,也可以依法將專業工程、勞務業務分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承包企業或者勞務分包企業。
取得專業承包資質的企業(以下簡稱專業承包企業)可以依法承接建築工程總承包企業分包的專業專案和施工單位承包的專業專案。 專業承包人可以自行承建全部專業工程,也可以依法將勞務業務分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勞務分包人。 取得勞務分包資質的企業(以下簡稱勞務分包企業)可以承接施工總承包企業或專業承包企業分包的勞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