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國人來華刷卡的便利性被廣泛討論,說實話,當這個熱點出現時,我有點驚訝。 或許是因為“超國民待遇”的影響帶來的刻板印象,我從未注意到在中國的外國人有如此複雜的支付困境。 從細節中了解後發現,從費率到效率,支付便利度提公升的背後,我所經歷的是整個產業鏈從前端費率補貼到後端模式突破的整體轉變,過程比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然後開始乾貨。
文:李一安。
3月1日,**新聞辦公室定期舉行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高支付便利性政策的說明會。 此次聯席央行、交通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外匯管理局,體現了頂層設計優化這一問題的決心。
官方新聞稿如下:
首先,針對來華人員使用支付寶、微信繫結海外銀行卡成功率低的問題,要求並引導支付寶和財付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繫結卡效率。
二是簡化身份認證安排,讓來華外國遊客更便捷地辦理繫結卡等一系列手續。 也非常關注個人資訊的保護,將嚴格要求相關機構落實《個人資訊保護》等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個人資訊保安。
三是引導支付寶、財付通等主要支付機構將外國遊客訪華單筆交易限額從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度累計交易限額從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01 外國人為什麼很難付錢?
有很強的理由。
首先,現金收款的場景很少。 唯一剩下的付款方式是信用卡和 *** 付款。
從受理方面來看,商家一直比較不願意接受外幣卡這有三個原因:
高手續費:以POS卡手續費為參考,外卡手續費一般為26-3.2%,最高可達5%,相比之下,國內商家的正常手續費要低得多,優惠商家除外 038%,普通商家手續費為06%-0.在8%之間,價格差異可能高出近10倍。 手續費是商家承擔的堅實運營成本,也是商家最關心的敏感點。
結算周期長:國內業務基本在秒內,國外卡結算一般需要等待3到5天。
通常會有額外的商戶押金:例如,過去,Visa有180天的退貨期,商戶需要支付額外的押金,以保護各方的利益。
基於上述原因,很多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不願意開辦國外收卡業務。
如果您付款,則卡繫結鏈結有問題。
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由於反洗錢的相關規定,都有實名制監管要求,但跨境資訊傳輸不透明,需要嚴格落實人員和證証一體化的實名認證,確保資金鏈路暢通,這是國際支付的一大難題。 一旦一條資訊的完整性不夠或在認證過程中不匹配,就無法繫結。 外國人和外國人是不一樣的,有些外國人把個人私隱看作是身體的一部分,一旦認證過程複雜,他們就擔心個人私隱洩露,所以不願意綑綁。
最後,即使卡被綁了,商家也願意接受退款率也非常高,清除鏈結卡住了錯誤。
外國卡拒付率高是因為發卡機構認為很大一部分交易是有風險和欺詐性的。 例如,如果乙個美國人突然在一家叫財付通的商家購物,在發卡機構看來,為什麼這個人的所有購買都發生在這個商家或者都是小額購買,很容易誤判導致拒付。
02 模式創新
3月1日,會後,支付寶、微信支付相繼出台優化方案。 這兩種優化方案似乎非常相似,幾乎完全相同。 在我看來,增加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兩件事:
首先,簡化了使用門檻,卡片繫結友好,認證友好。
您只需要填寫卡號、到期日期和安全碼,無需填寫其他資訊即可完成卡片繫結。
事實上,很多支援外卡繫結的基礎工作,早已由兩大巨頭開展。去年7月,杭州亞運會前後,支付寶、微信支付外資卡先後完成了與Visa、Mastercard、JCB、Discover、Diners Club國際卡的合作。 可以說,除了美國運通拿到了國內人民幣營業執照外,由於相關系統的遷移,它仍然無法接入外卡中使用的相關系統,並且已經連線了全球主流卡協會。
認證也容易得多。 通配卡服務公升級後,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回鄉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灣同胞證)、港澳居民居住證、台灣居民居住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都可以用來開通微信支付,繫結國際銀行卡。
其次,它是收費友好的。
從使用者感知層面來看,200元以內不收取手續費,單筆交易金額超過200元的部分將收取3%的手續費。 與以前相比,惠及大量小額高頻消費場景,屬於真金補貼商**。
在商家方面,商戶無需額外支付定金,人民幣即時結算,費率與國內使用者完全統一。從商家經驗來看,“沒有外卡可以感知”,這套組合拳確實可以大大提高商家的接受意願。
而這背後,有支付寶、財付通(以下簡稱“AT”)及外卡組織突破性創新
支付寶、財付通與國際五大卡協會合作過程中清算鏈結為“商戶-服務提供商-AT-國內收單機構-卡協會-海外發卡機構”。。業內人士可能已經注意到,AT似乎與銀行直接相關。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個清算鏈中,t 扮演商人的角色。
因為外卡仍然遵循傳統的四方模式,在卡網路的收單方必須有乙個收單方。 Cross Finance獲悉,微信作為收單方與工商銀行合作,支付寶與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合作。
正是因為這種模式的突破,商戶端的人民幣結算才能瞬間實現——多虧了收單方。
正是因為這種模式的突破,商家不需要支付額外的押金,因為他們已經是AT的線上商家了。
同時,在這種模式下,原來的POS時代由商家獨立承擔6%-3.2%的外資卡受理費,現在變成了三方分擔商家繼續沿用國內模式,按照先與服務商商約定承擔038%-0.手續費的8%,剩餘部分由T與使用者分擔——200元以內消費為T,剩餘手續費由T承擔,消費超過200元的則收取3%的手續費。
特別是,外卡協會為降低拒付率所做的努力至關重要。
事實上,這些年來,外卡組織也一直在努力拓展受理市場,提高交易成功率,這並不高調,事實上,它與非常真實的市場利益直接相關:交易規模和收入量。 以萬事達卡為例,中國的POS數量在疫情前增加了兩倍。
外資卡機構也是清算機構,需要協助完成資金清算和資訊清算。 以前,發卡機構無法看到經過 AT 驗證的資訊。 在本輪模式創新中外面卡組織是要降低拒付率,您需要這樣做自身資訊與特定場景下的商戶資訊一起傳送,中國4000萬商戶都是中國資訊,卡網應將所有提交的資訊轉換成全英文格式,傳送給發卡機構。 這個專案背後也涉及很多細節。
總之,所有的優化都有成本,沒有輪子是速率或效率,這是全產業鏈共同努力的結果。
最後,有點題外話。
我無法獲得準確的資料,因此我無法從商業角度評估中國的外國支出量,更不用說相應的消費能為支付市場帶來多大程度的消費了。 但我很清楚,跨境人士的支付體驗並不侷限於外國人來華的情況。
2019 年 12 月,我嘗試了從街上的一家小便利店到倫敦的一家大型超市的所有東西,我所有的銀行卡上都找不到一包紙巾。
我帶了至少三四張帶有Visa和Mastercard標誌的銀行卡,但因為是中國特產的雙標卡,大英帝國的商人都驚呆了,拒絕接受。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歐洲國家幾乎是常態,雙標卡是適應中國國情的特殊產品,歐美市場是Visa和萬事達卡的絕對領域,他們不願意與銀聯共享市場,在這些市場,商家只承認單標卡。
最後,為了救助緊急情況,我不得不在路邊的一家小兌換店兌換人民幣,匯率差加上手續費被印度阿山屠宰了近30%的成本。 雖然絕對數額不大,但絕對可以算是血淚一課。
事實上,華人的足跡遍布歐洲大陸,我還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家提高支付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中國可以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實現外國人來華支付的便利性,這可以看作是其歡迎世界各地遊客的誠意的充分體現。 市場機構也可以快速配合落地,這是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