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資料,我國全國衛生資訊平台已基本建成,全省整體區域全國衛生資訊平台不斷完善,國家、省、市、縣平台基本聯接,目前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已基本聯接區域國家衛生資訊平台。 20個省份80%以上的優秀醫院接入全省國家健康資訊平台,為提公升居民健康管理能力、建設健康中國提供了堅實支撐。
依託國家健康資訊平台,群眾能得到哪些便捷服務? 衛生資訊化建設給群眾就醫帶來了哪些變化? 記者進行了採訪。
打破“資料孤島”,互聯互通平台基礎逐步夯實
近日,居住在甘肅省蘭州市的辛先生因糖尿病前往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就診。
我們了解到,患者不久前在立縣人民醫院進行了生化檢查,根據檢測時間、指標、參考範圍判斷,醫院上次實驗室檢查的結果可以作為參考,不影響患者病情的確定,這次只需要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 內分泌代謝科醫生陳輝告訴記者。 隨後,辛先生完成了檢查和後續診療,節省了200多元。
據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周文斯介紹,甘肅省建成1個省、14個市級國家健康資訊平台,全人口五大基礎資料、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健康扶貧、健康資源互聯互通,有效支撐全省查查共享互認。 2017年,醫院完成與省級平台對接,2020年初,啟動全省醫療機構病歷資訊共享、患者檢查檢測結果互認。 “作為試點醫院,我們每天可為患者提供7400多個互認專案,互認比例在70%左右,減少了患者的重複檢查,為患者省時省錢省心。 ”
2022年11月,國家衛健委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印發《國家衛生資訊化“十四五”規劃》,提出開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資訊交流共享三年活動,推動國家衛生資訊化向數字健康跨越。
攻擊的初衷和目的是解決醫療機構之間資訊不交換、不共享的問題,打破醫療機構之間的資訊壁壘,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南表示,一些地方在省內前期就開展了體檢結果的交流共享。 資料顯示,25個省份開展了省內共享和電子病歷查詢,17個省份開展了電子病歷省內共享和檢索,204個地級市開展了檢查結果交換和共享。
不僅如此,不再需要每次去醫院都要拿到醫療卡,只要有電子健康卡,就可以實現不同醫院的使用,這正在逐漸成為現實。 毛群安介紹,我國基本建成了一套可以覆蓋所有居民的個人健康識別系統,支援多卡多碼協同應用。 下一步將依託國家衛生資訊平台和國家基本人口資訊資料庫,推動電子健康卡等卡片和程式碼協同應用,解決“一卡一院、多卡並存、互不共用”的問題。
優化就醫流程,便捷服務有效性不斷凸顯
*、驗貨、付款......以前,我必須排隊看醫生,但現在排隊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 住在山東省濟南市的張女士說。 最近,她去山東省中醫院就診,發現醫保患者可以在診所之間結算,非常方便,“可以在治療科完成繳費,不用在視窗排隊,電子發票會自動發到手機上, 太方便了。 ”
據了解,山東省創新性地實施了智慧型便捷的措施,方便了百姓,便捷的支付方式讓患者少跑了。 全省實現門診入駐和床邊入院出院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數量分別達到231家和228家,分別佔231家和228家3%,門診患者1559萬人次實現跨診,9510,000 名患者在床邊入院,9160,000名出院患者接受了床邊出院安置服務。
不僅如此,網上病歷影印預約郵寄服務上線,患者在院及出院均可預約申請,實現病歷影印“零差事”; 支援公眾自主查詢病歷,開展自我健康管理......各地抓好重點小事,持續開展資訊化服務,方便民民。
開通北京政務服務平台“京通”小程式,“健康服務”模組集醫療、醫保、藥學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可預約**、報告查詢、門診繳費等,五大板塊24個應用,讓群眾看病更加方便。
在推進衛生資訊化建設過程中,北京市注重部門協同,突出“三醫聯動”,突出醫療、醫保、醫藥三大應用場景,推進系統整合和資料共享。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劉俊才說。 截至今年1月,北京市110家**醫院全部實現了醫保移動支付、檢查報告查詢、醫學影像查詢等功能。 患者可查詢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及各類藥店,通過網際網絡醫院獲得送藥服務,逐步實現預約、醫保報銷、配藥全流程的手持業務辦理。
毛群安介紹,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資訊交流共享三年行動提出了普及推廣電子健康卡、推動商業健康保險醫療費用一站式結算、推動電子健康檔案“跨省查詢”的目標和任務。 ”
保護個人私隱,進一步加強網路和資料安全
資訊化給公眾的醫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變化,但一些患者擔心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包括疾病資料。 專家表示,在推進國家衛生健康資訊化的程序中,資料安全和私隱保護仍面臨挑戰,需要落實資料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進一步提公升資料治理能力。
除了強調良好的服務外,我們還關注如何進一步加強網路和資料安全,加強醫療健康資料保護的“防漏”。 毛群安說,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符合醫療衛生資訊交換共享情景的網路和資訊保安相關管理制度。 醫療機構要加強資料安全管理,依法依規對資料產生、傳輸、儲存、使用、共享、銷毀等實施全生命週期安全管理,提高資料安全保護和個人私隱保護能力。
目前,許多地方都在使用資料加密技術、訪問控制和授權管理來保護患者的知情權,並加強患者的私隱保護。
在浙江,各級衛生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都設立了網路安全主管,並建立了由網路安全主管、網路安全管理員、聯絡員組成的專業團隊。 浙江省衛健委副主任林杰介紹,採用資料加密、人臉識別、雙因素認證等技術手段和防護措施,確保資料安全流動。 在應用構建中,堅持“患者知情、授權訪問”的原則。 例如,在檢查和測試結果互認的應用中,患者有權獨立開啟和關閉共享訪問,醫生在訪問患者醫療資料時,使用醫務人員身份認證和患者手機上的動態授權碼雙重認證,以“一次醫療”確保安全。 一項授權”。
周文斯表示,當醫生需要訪問患者的檢查結果或其他相關電子病歷資訊時,系統會自動向患者預留的手機號碼傳送授權訪問碼,患者也可以通過動態醫療碼掃瞄碼授權訪問方式給予醫生授權確認。 醫生完成診療流程並關閉資訊診療視窗後,授權訪問結束,需要患者二次授權再次核對。 (記者 楊彥凡).
*:人**。
免責宣告:**本文旨在傳達更多資訊,促進法律的普及。 如有**標示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持權屬證明與青海法普聯絡,我們會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