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察軍區是山察冀軍區下轄的二級軍區,司令員為郭天民。
郭天民畢業於黃埔六期,參加過廣州起義,1929年參加了朱先生率領的紅四軍。 他參加了蘇區所有反“圍剿”和長征,擔任紅九軍團參謀長,是軍團司令員羅炳輝的得力助手。 他還曾擔任紅四方面軍第30集團軍的參謀長。
抗日戰爭期間,郭天民任山察冀軍區副參謀長,後任山察冀軍區陸軍第2師師長,1944年7月任郭天民任濟察軍區司令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郭天民任山察冀軍區第2縱隊司令員、政委,後調任山冀山豫野戰軍副總參謀長,協助劉鄧總司令、參謀長李達,參與指揮了躍入大別山千里的戰略行動。 鄂豫軍區成立後,他留在後方擔任副司令員,協助司令員王樹生在大別山區開展游擊戰,開闢鄂北、河南新解放區。
1949年,二業第四兵團成立後,任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也是陳庚的得力助手。 他還擔任過雲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參與和領導了起義軍的改造和剿匪的鎮壓工作。
1955年,郭天民被授予上將軍銜,也是在這一年,他擔任訓練局副局長。
政委、政治部主任劉道生。
劉道生是湖南茶陵人,受革命影響,年少時加入游擊隊,後來加入紅軍入黨。 19歲時任粵蘇軍區獨立第22師政治部主任,後任紅二方面軍第6軍團政治部代理主任。
抗日戰爭打響後,劉道生任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政治部主任,隨師長前往山西前線。 後任軍四師、八路軍第三支政委,長期在晉察冀軍區任職。
1944年7月,劉道生任中共濟察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山察冀邊境地區的大規模作戰。
解放戰爭期間,劉道生在東北工作,先後擔任中共濟熱查軍區政委、區委書記,東北民聯軍第八縱隊政委,還任兵團副政委、政治部主任。 他曾在第 12 軍和第 13 軍服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道生參與了海軍的建立,是蕭金光的得力助手,擔任海軍副政委和政治部王任,後來成為副司令員。 1955年9月,劉道生被授予中將軍銜。
副司令員韓偉。
韓維早年參加安遠路掃雷,後赴國民革命軍葉亭獨立團當兵,參加北伐戰爭。 回國後,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期間他往返於安源和長沙之間,為江先雲和李麗。
3.**等傳遞信件。 1926年,他被調入中國共產黨。
次年,韓維參加了湖南、江西邊境的秋收起義,跟隨董事長來到井岡山,參加了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長征期間,擔任第34師第100團團長。 第34師是著名的後衛師,韓偉率全團參加戰鬥,掩護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司令部被敵人攔截,未能渡河,指揮部隊血戰,在戰鬥中被俘, 而且他也是乙個罕見的倖存者。直到抗戰爆發後,韓維才被釋放,回到延安。
抗戰期間,他前往山察冀軍區,擔任河北中部軍區第九軍區軍長和燕北支隊(第五師)師長。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熱河軍區司令員、熱河縱隊司令員,山察冀軍區第2縱隊副司令員,華北軍區第67軍司令員。
1955年,韓偉被授予中將軍銜。
參謀長易耀才。
1929年,易耀才在家鄉江西太和縣參加農民起義,次年加入紅軍,走上革命道路。 從太和縣獨立團的一名士兵,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高階將領。
抗戰打響後,易耀才任358旅作戰科科長,後任山察冀軍區第四縱隊營長、團長,即宋世倫、鄧 華縱隊,後到軍分割槽任參謀長, 1944年7月任山察冀軍區參謀長、冀察冀軍區參謀長。
解放戰爭期間,曾任山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第一野戰軍第63軍副司令員、參謀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易耀才進入海軍,投身於新中國的海軍建設,擔任海軍基地司令員,還前往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 回國後,易耀才擔任海軍潛艇學校校長,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海軍人才,後任海軍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
1955年,易耀才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