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雲表示,基於近期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交易各方認為,現階段繼續推進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為切實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經慎密研究,公司與交易各方同意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事實上,早在2月初,美利雲就發布了終止資產重組的公告。 鋰電池行業形勢急轉直下,此次交易的失敗也被揭露出來。 截至3月1日**,美利雲股價為909元股,較前一期高點已減半。
兩家目標公司表現不佳
2022年,當時處於虧損狀態的美利雲急需優質資產注入,積極尋求業績增長點。 資料顯示,從2021年到2022年,美利雲的淨利潤為-017億元,-232億元。 恰逢鋰電池賽道火爆,美利雲丟擲重組交易計畫,計畫將造紙業務主體星河科技,以及消費電池目標公司天津聚源、蘇州力神。 同時,美利雲計畫追加募集資金,大力推進鋰電池專案。 公司計畫募集資金不超過30億元,其中5億元用於大型聚合物電池自動快充生產線建設專案,13億元用於年產73GWh圓柱形鋰離子電池新專案,12億元補充營運資金或償還債務。 根據美利雲於2023年11月15日披露的交易修訂稿,擬資產銀河科技100%股權交易**為829407萬元,擬公司天津聚源、蘇州申力貿易**分別為23家46億元,1398億元,共計3744億元。 當時,美利雲表示,將利用上市公司的資本平台功能,推動消費類鋰離子電池業務板塊在更高層次、更廣、更深層次上發展。 訊息發布後,美利雲當年曾連續六次收割限價。 然而,在那之後,這筆交易並不順利。 2023年5月,深交所出具了關於併購的詢問函,涉及上市公司業務變動,特別是對公司內部競爭、關聯交易、資產估值等方面。
同年6月,深交所因美利雲交易申請檔案中記載的財務資料過期,需要補充,暫停了對該公司交易的審查。 8月,美利雲又收到審計問詢函,涉及報告期內基礎資產業績下滑、資產估值合理性、關聯交易商業合理性等。
外界從深交所的詢價函中推測,終止交易的原因之一是標的資產盈利能力差。 受鋰電池行業去庫存影響,2023年1-10月,天津聚源、蘇州力神未經審計淨利潤為376288萬元,259839萬元; 2023年上半年,目標公司合併毛利率僅為895%。兩大標的資產表現不及預期,主要受2023年以來市場環境持續衝擊,上半年消費電池下游裝置廠商處於庫存清倉週期,上游消費電池需求下滑。 此外,蘇州力神在2022年底有大量的商品庫存,根據目標公司的採購週期,這些庫存商品中使用的原材料一般都是在原材料高峰期採購的,這使得賬面成本較高,毛利率下降,導致業績下滑較明顯。 同時,美利雲自身業績仍不盡如人意,公司預計2023年淨利潤虧損1050萬元至1500萬元,扣除非淨利潤虧損2700萬元至3800萬元。 到目前為止,美利雲已經連續三年虧損。
跨境鋰電池將走向何方?
美利雲只是眾多跨界進入鋰電池行業的上市公司之一。 2023年以來,上市公司利用人氣跨境進入市場的失敗案例數量急劇增加。 鋰電池行業跨境投資者較多,行業週期高點和2023年上半年投資高峰。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跨境鋰電池產業鏈上已有80多家企業。 其中,2021 年和 2022 年將有 58 個,2023 年將有 23 個。 從進入領域來看,更多的跨境資金投資於正極和動力電池領域。 目前,大部分公司進展順利,但已有十幾家公司宣布放棄跨境,最短跨境時間只有10個月。 例如,2023年7月,百合宣布取消此前計畫的“4萬噸電池級磷酸鐵鋰專案”和“3000噸電池級碳酸鋰專案”; 例如,鳴冠新材料表示,公司完全剝離了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日博時尚和*ST花園城也宣布終止跨境鋰電池計畫。 可以看出,2023年以來,碳酸鋰價格飆公升,終端市場需求放緩,訂單不及預期,各環節產能過剩明顯,停產閒置產能頻發,鋰礦和中游材料企業跨境退出率最高。 而其他仍在賽道上的跨界車手並沒有休息。 起點鋰電池有望進入2024年,去庫存或仍是今年鋰電池行業的主基調,產能清出,進一步淘汰落後企業。 跨境玩家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首先是電池容量過剩。 到2025年,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等六大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產能規劃將達到2970GWh,遠超2025年國產新能源汽車首售所需配套產能。 材料方面,以磷酸鐵鋰為例,根據起點鋰電池的統計,2023年底磷酸鐵鋰產能到2023年底約為430萬噸。 根據各公司計畫,尚未投產、在建的總產能已達1000萬噸。 可以看出,一些跨境進入專案進展緩慢。 比如南方黑芝麻集團、SAINT ANGELO、超頻,都聲稱部署了鋰電池,並沒有宣布終止“跨境”。
3、雲途控股、太和科技未發布鋰電池相關招聘資訊。 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各鋰電池細分市場的集中度不斷提高,留給跨境參與者的機會越來越少。 此外,在大環境收緊下,鋰電池資本市場融資難度增加,融資規模縮小,跨境參與者風險加劇。 隨著週期低谷的到來,在技術優勢較少、成本優勢較少、規模優勢較少、客戶訂單較少等不利因素下,起點鋰電認為,大多數跨境企業最終可能被淘汰出局。 只有擁有技術積累和渠道成本優勢的企業,才能真正站穩腳跟,持續生存下去。 對於跨界企業來說,乙個好的切入點是瞄準下一代鋰電池的最新技術方向,尤其是細分領域的新興技術,畢竟“先吃螃蟹”往往佔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