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當前,高職院校招生體系趨於多元化,分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班級學生來源結構多樣化,學生基數擴大越來越明顯。
學校聚焦“同班異層”的個性化教學需求,聚焦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中共有的“資源內容同質性、學習路徑列表”。
1.評價不相關“,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將數字資源的開發應用貫穿於人才培養目標設計、流程實施、診斷和改進的全過程,構建適應個性化需求的”三級、三路、雙畫像“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模式,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建立機制和措施
(1)設計差異化學習目標,創新數字資源分層構建方式,構建覆蓋7大專業群體的數位化教學資源中心和課程中心
學校按照“上課必須上線,線下必須上線”的基本原則,制定了《課程建設實施管理辦法》,指導課程建設和應用,課程線上化比例達到98%。 所有**課程均以差異化的學習目標進行設計,開發三級粒度資源,解決了個性化設計不足、數字資源冗餘不足的問題。
1.差異化課程的校企協同設計。
學校本著“堅守底線標準,留有拓展空間”的思路,與中鐵集團廣州分局、廣州地鐵、深圳地鐵等行業企業專家合作,採用Bloom教育目標分類法,將每門課程解構為“模組(專案或任務)-元件(微課)-材料(粒度)”(如圖1所示),構建課程知識與技能樹。 對於每種知識和技能,“記憶理解”、“應用分析”和“評估創造”都設定了從低到高的三級目標,建立了 650 門結構化課程。
圖 1 構建知識和技能樹的路徑。
2.校企協作,開發高度冗餘的資源。
學校制定了音訊、動畫、虛擬等9種資源規範和模板,確保數位化教學資源的標準化和建設。
借鑑德雷福斯技能提公升模型,每門**課程開發對應“新手-資深新手”、“勝任-精通”和“專家”的三級選單式細粒資源(如圖2所示),構建覆蓋學校7大專業群體的數字資源中心和課程中心,構建650門**課程,25所高校共同建設共享,實現資源供給端與個性化的精準對接學習需求端。
圖2 數字資源分層構建方法
(2)提供三種學習路徑,利用知識圖譜和學習情境分析工具進行導航推薦,形成“路徑導向”的個性化自學習模型
學校適應數位化時代背景要求,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為每門課程提供三條高階學習路徑,為學習者提供課前、課中、課後不同學習階段的個性化學習路徑。
每條路徑以知識和技能點為單位,以虛擬**、三維動畫等情境資源橫向定向牽引,從三級資源中縱向選擇推薦已解決的學習路徑滑移。
首先,自學容易“迷失”。
1.每門課程都提供三種學習途徑。
按照“材料(顆粒)-元件(微課程)-模組(專案或任務)”的逆序重構,每門**課程構建知識圖譜,提供“小學-初中-高中”三種學習路徑,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學習完成後,學習者可以重新選擇進一步進步的路徑。
2.每門**課程都提供知識圖譜、有針對性的牽引力和自學
在知識圖譜的導航下,學習者“沉浸”在虛擬實境、3D動畫等數字模擬應用場景中,以遊戲化和通關資源為目標,驅動自主學習,如圖3所示。
圖3 以“中”路徑為例,“子路徑導向”個性化學習模式。
3.學習習平台依託學習態勢分析工具提供資源推薦服務。
以知識和技能點為單元,根據知識和技能點實施單元自測,學習情境分析工具根據自測結果智慧型推薦其他兩級資源,讓學習者可以鞏固和深化或轉入後續學習。
(3)開發準確評價學習效果的工具,實施兩次“雙人畫像”評價,並將評價結果返回課堂應用
為適應教學診斷和改進的需要,學校從知識掌握、能力成就、學習偏好三個維度,制定了18個指標、59個觀察點的一流學習評價指標體系。
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了“學習行為記錄資料探勘系統”等19款軟體,構建了基於大資料的學習態勢分析系統;
課前和課後,對學習個體和班級進行兩次“雙人畫像”評價,並將評價結果返回課堂應用,解決了線上線下學習評價脫節、評價結果返回課堂不足的問題。
1.實現兩次“雙重肖像”。
學校將課前課後的學習行為資料、互動資料、練習資料和課堂學習測試資料彙總,構建使用者畫像模型,從知識掌握、能力成就、學習偏好三個維度對學習個體和班級進行“雙畫像”加倍。 圖 4 說明了影象生成過程。
圖4 生成學習者一次性肖像模型的過程圖。
2.構建第乙個“群像”和“個人肖像”。
上課前,根據**學習資料,生成教學班級的“集體畫像”和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個人畫像”。 教師根據班級的“集體畫像”和學生的“個人畫像”,明確學習情境,設計課堂教學策略。
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提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師生互動、師生互動實現教與學。
3.構建第二個“群像”和“個人肖像”。
課後,根據課堂教學後學生的測試和學習資料,第二次生成教學班級的“集體畫像”和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個人畫像”,教師根據第二個“集體畫像”評估課堂教學效果並形成整改策略,根據第二個“個人畫像”評價學生的成績, 並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根據第二幅“個人畫像”,學生補齊短板,自我調整,有效構建知識體系。
三、施工效果
(1)在學校深度應用,師生廣泛受益
1.以學生為中心,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公升
高職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學校實現了“人人都能學,隨處可學,隨時可以學”的無處不在的學習,同學們都非常滿意。 《我校學生學習情況調查省級高職質量年度報告(2020年)》顯示,一年級和二年級課堂教育滿意度分別為。 8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個百分點;課外教育滿意度如下。 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個百分點。
2.基於教學應用,教師的數字技能得到了提公升
學校主持了2個國家級(全國第一的鐵道高校),4個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和12個校級專業教學資源資料庫。 國家級開放課程1門,省級課程12門(廣東省排名第4),校級課程135門;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5門,**開放課;
教師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競賽一等獎(2020年全國鐵道院校唯一一等獎),獲全國多類教育軟體及課件競賽一等獎4項,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體評論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組建全國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 成為職業教育示範虛擬實訓基地培養單位;
建設20TB分級粒子資源,358個校級混合課程和64個資訊化示範課程; 編寫了57種新形式的綜合教科書。
(二)促進校外輻射,有利於數字資源的蕭條
1.成立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實現全國25所高校資源共享
高校率先成立軌道交通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制定“接入、更新、共享、轉換、保障”五大體系,共建共享全國25所高校資源; 成為國家數位化學習資源中心分中心,為鐵路從業人員提供賬戶2,為期7年20000,資源利用率和最高利用率在國內領先。
2.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優質教學資源走出國門
學校依託粵獨國際科技合作和東南亞軌道交通職業教育聯盟,匯聚了近萬微數萬高鐵物資資源,推廣到寮國等6個東南亞國家。
(3)**廣泛關注、示範、帶頭作用明顯
1.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出版《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構建與應用研究》等專著2部; 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等期刊發表論文32篇; 獲得“學習行為記錄資料探勘系統”、“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平台”等19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
先後在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現代教育裝備與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介紹15次合作經驗,吸引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等60餘所高校來校就讀,並已在全國12所高校全面應用,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2.受到廣泛關注。
該案例在2021中國國際職業教育博覽會上展出; 《中國教育報》深度報道了“數字資源賦能精準教學”這一主題; 《廣州**》以“廣州推進全國首個專業教學資源庫”為題進行報道; 該網路已被報道超過50次,並發揮了主導作用。
【分享優秀教學成果,傳播教育教學經驗,供大家參考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或平台所有。 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刪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