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發布“2023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薛甜團隊揭示光感知調節血糖代謝的神經機制”就是其中之一。
專家評論說這開啟了節律無關性光調節和代謝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光適應機制的理解為相關血糖調節紊亂的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見國家自然科學技術委員會官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天人合一被認為是形上學,而黃帝的《內經》則被認為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對“光調節代謝”的研究,為自然與人的統一性與現代科學作了新的註解。
據了解,近年來,從事“新陳代謝光調控”研究的人和團隊並不多,研究方法大致相似。
首先是觀察和測量不同能量光照射下人體相關代謝指標的變化。 從單色光的角度來看,它是不同波長的光的照射,如紅光和藍光,藍光波長短,能量較高,紅光波長較長,能量較低; 從復合光的角度來看,它是不同色溫的光源的照明,色溫越高,能量越強,色溫越低,能量越弱。
二是研究到達視網膜的光強度,觀察和測量機體相關代謝指標的變化。 有兩種型別的光強度,到達視網膜的光量,或通過瞳孔進入眼睛內部的光量。
“光調節代謝”涉及的具體指標涉及身體的方方面面,如自主神經的平衡、激素分泌、免疫力、血壓、血糖、血脂的變化等。
例如,《光源色溫對自主神經功能的調節作用》一文在網際網絡上廣為流傳,類似官方出版物可搜尋100多篇文章。
這些研究成果中,不少已應用於照明產品或防藍光防輻射眼鏡的設計與開發,這些產品用於護眼及相關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我是金墨宇抗疲勞眼鏡的設計師,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相關研究和進展,也進行了一些實驗和研究。 我們主要觀察和實驗了不同色溫下淚液的分泌,以及不同眩光指標下眼壓(房水迴圈)的變化。 最後,觀察到色溫對淚液分泌有顯著的調節作用,如果戴低色溫眼鏡,盯著電腦或手機,眼睛可以保持更長時間的濕潤。 眩光對房水迴圈有顯著的調節作用,降低眩光指數可以使眼部迴圈更順暢,長時間盯著電腦和手機時眼睛不會感到腫脹和疼痛。
正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專門針對乾眼症的抗疲勞眼鏡。 主要指標有三個,一是降低色溫1 3,二是降低眩光指數50%,三是過濾顯色性“ 95。 這三個指標的設計可以使大多數乾眼症淚液在幾分鐘內明顯增加,不再乾澀和疼痛,這已經得到了乾眼症購買者的廣泛認可。
對於薛恬團隊揭示光感知調節血糖代謝的神經機制,其實去年就有介紹,我們也已經關注過了。 我們相信,薛恬的團隊已經將“新陳代謝的光調控”的研究提公升到了乙個新的水平。 被授予2023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無疑將對社會的健康養生理念以及相關疾病的防控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價值不可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揭示“光調節新陳代謝”的分子機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是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研究揭示了“發現調節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即光對褪黑激素分泌的調節機制, 然後褪黑激素成為調節和促進睡眠的主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