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張倩.
目前,我國工時和帶薪年假制度的實施不盡如人意,對年輕勞動力的保護不足。 鑑於我國勞動力存在“不休假”、“不能請假”、“不敢請假”等現象,今年,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計畫就實施和完善工時帶薪年假制度提出建議, 促進國民經濟迴圈,增進人民幸福感。他建議,要落實帶薪年假的相關政策,完善企業違反法律責任的規定,加強對企業落實年假的約束。 同時,他建議修改現行《職工帶薪年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三條關於年假天數的規定,根據服務年限增加帶薪年假天數如果員工工作 1 年但少於 10 年,則前兩年每年工作 5 天,以後每年工作 1 天,最多增加到 10 天。
霍啟剛認為,全面落實和完善現行工時和帶薪年假制度,是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客觀要求,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有助於推動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 然而,據他所知,一些公司不僅沒有實行帶薪年假制度,甚至不遵守標準工時制度。 他說:“工人少休假,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企業的利潤,但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此外,霍啟剛認為,在現行的年假制度下,休假期限與服務年限的聯絡過於僵化,對年輕職工的保護不足。 根據2008年頒布的《條例》,工作滿1年但不滿10年的員工,應當享受5天的年假; 如果員工已滿 10 年但不滿 20 年,則年假為 10 天。 他說”。在我國人口結構整體老齡化下,服務不足10年的年輕勞動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也承受著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壓力,5天的法定年假並不能保證他們得到充分的休息。 從長遠來看,它將對公眾的精神素質、整體作風和奮鬥水平產生影響。 ”
霍啟剛表示,由於假期制度的不完善,中國的旅遊業也受到了影響。 首先,國內遊客的旅遊視窗過於集中,供需矛盾突出。 旅遊市場的“潮汐效應”明顯,旅遊需求過度集中在“五一”和“十一”假期,給民航、鐵路、公路、城建、商務、景區、住宿等各部門帶來巨大供給壓力,導致服務質量下降,遊客體驗差。 這嚴重影響了中國旅遊業的競爭力。
此外,由於假期長度的限制,中短途旅行佔主導地位,加劇了工業發展的區域不平衡。 2023年,我國國內遊客產量和接待量將集中在中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城市群,短途省份或鄰近省份的客流佔主導地位,不利於改變我國旅遊業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第三,現有的年假制度抑制了佔據旅遊市場主體地位的年輕人的消費能力。 2023年,中國人均出遊次數最多的群體是擁有自主旅遊消費決策權的“95後”,但“95後”一代普遍服務不到10年,5天的年假時間無法有效釋放其旅遊消費潛力。
霍啟剛建議,要嚴格執行現行勞動法中關於每週工作時間的規定,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工時的監督管理,除有特殊情況外,禁止企業同意取消員工“雙休”,對企業因以下原因確需延長員工工作時間的情形作出明確規定工作。目前,部分企業在實施該政策時,以現金形式兌換年假。 有關部門要出台細則,禁止企業同意取消員工年假,除非有特殊情況,並明確規定企業因工作需要無法安排員工年假的情形。 有關部門要加強執法檢查,把落實帶薪年假制度作為勞動保障監督的重點內容。 考慮到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有關部門要創新檢查方式,獎懲並舉,把企業實施帶薪休假作為企業獎懲、信用、評級評價的重要依據,以鼓勵企業落實《條例》。
編輯:d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