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晚年為數不多的信任人中,開國少將李德勝晉公升最快,1970年4月出任總政治部主任,前三任分別是譚正元帥和蕭華將軍。
那麼在上百位開國少將中,李德勝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 這還得從他的傳奇經歷說起,李德勝是河南新縣人,從新縣出來的開國大將不少,包括徐世友、鄭維山等人,李德勝少將是其中的佼佼者。
1928年6月,紅軍抵達李德勝的家鄉,12歲的李德勝報名參加童子軍,到紅軍帶路送信,1932年2月,16歲的李德勝加入共產黨,成為一名紅軍戰士,每次戰鬥他都非常勇敢, 許多功勳。
1935年6月,在張國燾錯誤路線的影響下,李德勝一度被免職開除黨籍,1936年,李德勝第二次入黨,直到1946年,對李德勝的處罰才被撤銷。
1942年5月,日軍出兵25000餘人“掃蕩”太行山根據地,李德勝奉命帶2000餘人與日軍進行游擊進攻,成功掩護八路軍司令部和後方機關順利突破。
解放戰爭期間,李德勝立功不少,表現非常出色,在擔任王金山麾下第十七旅旅長時,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但在李德勝的軍事生涯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在上甘嶺抗美援朝戰役。
李德勝是志願軍第12軍第35師師長,他在戰場上親自指揮部隊30天,依靠靈活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敵人,最終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因此被提拔為第十二軍司令員。
他所倡導的“郭興福教法”,得到了很多領導的稱讚,後來在全軍推廣,也讓他記住了“李德勝”這個名字,搬到陝北時,他被昵稱為“李德生”,所以對李德勝這個名字印象深刻。
1968年,在會上,**特意點名看李德勝是誰,並讚賞地說:“李德勝同志很有軍人”,*並詢問李德勝的年齡,李德勝被重用後不久,在九大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
1970年4月,李德勝被調任總政治部主任,林總統傾向於推薦黃永生擔任總政治部主任。
當時有乙個“軍委辦小組”,黃永生是小組組長,小組成員包括吳法顯、李作鵬、邱惠作、葉群等人。
以至於事故發生後,李德勝非常自責,認為自己沒有提前察覺到異常情況,但身為政治部主任,卻沒有提前預警,對自己對主席的信任深感慚愧。
**生氣地問李德勝:“你多大了? 李德勝從來沒見過***這麼生氣,但董事長的態度讓他松了一口氣,這說明董事長還是信任他的,認為他不是那群“老”,說白了,他和他們不在同一群。
隨後,以李德勝為首的總政治部牽頭調查了“913”事件的有關人員,隨後他更加關注李德勝,1973年8月,在十屆一中全會上,李德勝當選為常委,成為國家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