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巴納姆效應揭示了這樣乙個事實,即我們的許多信念和態度與他人驚人地相似,但很明顯,我們都是獨特的個體。 在描述不同的人時,我們會突出他們最突出的特徵,並使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他們。 即使是新生嬰兒也並非沒有特徵。 我們生來就有不同的個性,隨著我們與周圍環境的不斷互動而成長,我們會受此影響,形成不同的社會依戀模式。 簡而言之,我們相信人格的概念,這是一組在行為、思維、感覺等各個方面都相對穩定的特徵,將我們定義為獨特的個體。
最早的性格測試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Theophrastus(約西元前371年至約西元前287年)用幾個詞來描述雅典人的性格。 近日,心理學家提出了“五大”人格模型,該模型認為,人格是由開放性組成的,開放性是指願意嘗試新事物和富有想象力的程度; 盡責性,指自律和克制的程度; 外向性,指社會社交能力; agreeable),指願意幫助他人;和神經質,指的是不安全感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焦慮的程度,這是五個不同的特徵。 這 5 個特徵的首字母放在一起,稱為海洋。 五大人格問卷是最常用的性格測試之一,常用於提高人們的社會關係質量、生活滿意度以及工作成功和滿意度。
五大人格測試的評價很高,人們可能會受到人格心理學家否認自我幻覺的存在以及每個人都有乙個核心人格的信念的影響。 然而,為了追求一種穩定的測試方法,人格理論家忽略了五大人格問卷在不同語境和社會角色下分數的可能變化。
例如,一位研究人員要求學生寫下他們今天將扮演的五種典型社會角色:大學生、兼職工作者、其他學生的朋友、父母的孩子和戀人。 隨後,他們在五大人格測試中的表現存在人格的連續性和不連續性。 不連續性表現為個人考試成績因社會角色而異,但當分數分組時,每個角色中最重要的人格因素都相當穩定。 在Big 5性格測試中,參與者在扮演情人角色時,通常在“開放性”維度得分最高,在扮演兼職角色時得分最高,在扮演朋友角色時得分最高,在扮演大學生角色時,得分最低的“和藹可親”,得分最高的是“神經質”。可以看出,五大人格測試的結果對於個人的社會角色是可靠的,但正如映象自我概念所顯示的那樣,一旦角色轉換,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換句話說,人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可能會表現得非常不同,在工作中吹毛求疵的同事可能在家裡大懶,把家裡弄得一團糟,不收拾。
環境對自我概念的影響已被許多研究證實。 在一項經典研究中,普林斯頓神學院的學生被要求到一棟教學樓裡,做乙個關於“好撒瑪利亞人”的布道。 為此,他們需要穿過校園,在途中遇到一位倒在過道上的病人。 如果他們知道自己遲到了,只有大約 10% 的學生會停下來幫助這個人; 如果你被告知還有很多時間,你幫助的人的比例將上公升到60%左右。 當學生們看到病人時,他們在想什麼? 顯然,無論他們在想什麼,都與講道的內容無關。
他們如何應對這種不一致? 神學院的學生都發現了病人,但講道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因此可以被視為更重要的使命。 為了保持自我敘事的連貫性,對事件的重構無疑是非常容易的。
為什麼我們讓認知失調? 對自己誠實不是比欺騙自己更好嗎? 首先要指出的是,積極的錯覺,即我們比絕大多數人更好的錯覺,可能會改善主觀幸福感,因為它通過低估我們的缺點(“我不是唯一乙個逃稅的人”)和高估優勢(“我比大多數人更有創造力”)來保護我們的自尊。 有了積極的錯覺,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控制我們周圍的事件,即使我們無法控制我們周圍事件的程序。 這種控制錯覺可以有效地減少焦慮。 積極的錯覺通常意味著我們更有可能相信好的結果是由我們自己的努力造成的,而壞的結果是由別人的過錯造成的。 這使我們盲目樂觀,但同時也更有彈性。
也許在進化和選擇的過程中,這種堅韌給了我們乙個優勢。 生活在東非塞倫蓋蒂草原的獵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心態積極,在狩獵受挫時堅持追逐獵物; 另一組人往往過早放棄,往往一無所獲,找伴侶生育。 當然,這是猜測,但區別是真實的:相信你會成功,你總會在某個時候取得一些成就; 如果你認為你會失敗,壞事將不可避免地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