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犀鳥犀鳥。 犀鳥科又稱大犀鳥、大嘴雀、大斑犀鳥等,主要分布於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地,分布於中國雲南。 雙犀鳥喜歡棲息在低山、山腳下的樹林和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平原森林中,主要以熱帶植物果實、昆蟲、爬行動物、齧齒動物等為食。 雙角犀鳥的基本特徵是:乳白色的頭頸,長而濃密的睫毛,黑色的臉頰和喉嚨; 上喙和頭盔的頂部是橙紅色的,下喙是象牙白色的,喙的側面是橙黃色的; 肩、背肩、腰、胸、上尾羽黑色,腹部和尾羽白色; 翅黑色,尖端白色,有翅斑; 尾羽頂端有黑色帶狀斑點; 腿是灰綠色或棕色的,爪子是黑色的。 其中,雄性雙犀鳥比雌性大,體羽的黃白色翅斑更漂亮、明顯且易於識別。
雙角犀鳥以其華麗的羽毛和高貴的身體而聞名; 雙角犀鳥一輩子都不能換配偶,如果雄鳥或雌鳥中的任何乙隻死去,另乙隻就會絕食而死。 雙角犀鳥最突出的特徵是大喙和大而寬的頭盔,它的大而寬的頭盔前緣有兩個角狀突起,就像犀牛鼻子上的大角一樣,類似於古代戰士的威武頭盔,因此得名; 它那張神奇彎曲的鐮刀形大嘴,長約30厘公尺,看似笨重,但其實裡面是空心的,使用起來非常靈巧,無論是採摘漿果、捉鼠捉蟲、剝堅果都容易。 雙犀鳥還有一種奇特的跳躍和行走姿勢,走路時頭部和頸部伸直; 鳴叫時,鳥兒向上看,將喙和頭盔垂直指向天空,有時會發出粗暴而響亮的叫聲。
二犀鳥的巢多為借用,多選擇在高大榕樹、菩提樹等天然樹洞築巢,繁殖期為3-6月,通常一窩可產1-2枚卵,潛伏期40天左右; 親鳥分工明確,即雌鳥承擔孵化蛋的任務,雄鳥負責整個孵化和育雛期間的食物供應,雛鳥需要由雌鳥撫養3個月以上才能獨立生活。 同時,雙犀鳥以一種更奇特的方式孵卵,雌鳥在乙個幾乎完全封閉的樹洞裡孵卵,如果雄鳥在外面覓食時意外死亡,雌鳥會呆在洞裡不吃不喝,雛鳥會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 因此,雙角犀鳥共同撫養後代的獨特方式被民間稱為鬼鳥; 此外,大型築巢樹逐漸消失、棲息地破壞、非法狩獵等問題,導致野生雙犀鳥種群日益稀缺,瀕臨滅絕,因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於易危物種。 被列入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保護等級為國家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