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靠人才,行業因人才而廣。
最近。 在“中國網谷”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
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
他們開拓進取,成就斐然。
為了促進我區各項事業的繁榮發展。
貢獻智慧和才能。
東溪湖財經傳媒聯合區委組織部。
區企業人才服務中心成立。
“人才聚集網路谷,高水平才藝秀”。專題報道。
引入批次。 在我區重點工業區。
有貢獻的高層次人才。
期待並歡迎更多的人才。
認識東湖和西湖,了解東湖和西湖,扎根於東湖和西湖。
“感覺就像你從頭開始的每一步。 ”
20年來,他一直扎根於東湖區和西湖區。
專業農民被視為最高榮譽。
創新驅動現代都市農業發展。
他,就是這樣。 資深農藝師,全國十佳農戶之一——王建兵
王建兵,河南開封人,當過司機、農產品推銷員、總經理助理。 2008年,他放棄了公司的優待,前往東西湖區創業。
本以為自己會輕而易舉地挖出創業的第一桶金,沒想到卻迎來了第一槍。 種植了三年的小麥、玉公尺等糧食作物,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王建兵沒有放棄,2012年,他成立了武漢金惠農生態農業合作社,開始探索“合作社、公司、農民、基地市場”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生產經營模式,憑藉多年的銷售經驗,很快扭轉了局面。
王建兵視察蔬菜生長情況。
為了讓蔬菜品質更好,王建兵創新利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的廢蘑菇芽發展蔬菜種植,打造了單鹼基、多品種的迴圈無公害產業鏈。
隨著產品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王建兵帶動了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努力,合作社開啟了從基地到餐桌無縫銜接的直供模式,實現了線上線下無縫營銷模式。 目前,共有116家企事業單位直接供貨,269家會員通過加入合作社走上了致富之路。
合作社越來越大,王建兵時刻記得過去的失敗和挫折。 他認真總結失敗的教訓,虛心請教專家,在各省、市、區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到各大農業研究機構,參加新專業農民培訓班。
王建兵檢查豌豆苗的生長情況。
2017年10月,湖北省首個新型專業農民協會在東溪湖區成立,王建兵作為“農業CEO”,與區內眾多同行“擠在一起取暖”,組織到浙江、山東、上海等地參觀,學習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
回到合作社後,王建兵開始實踐,一方面堅持用有機肥滋養土壤,另一方面貫徹生態種植、全追溯、長效經營的安全生產機制。
王建兵在田間地頭為大學生講授農業。
蔬菜大棚實現了數位化管理,農產品銷售達到生產標準、產銷備案、質量檢測、全程可追溯。
2020年至2021年,王建兵先後榮獲“全國十佳農戶”、“全國抗疫突出貢獻農戶”等榮譽。
人們以食物為天空,以健康豆為第一”。 2020年,王建兵成立花斗園農業科技產業園,由江漢大學湖北豆(蔬菜)植物工程技術中心支援,通過校企合作開展豆類蔬菜種質資源、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保護工作。
花豆園豆科植物標本。
要想種出優質農產品,首先要把土地還田。
在恢復之前,占地約50英畝的郊區土地,土壤板結,肥力不足,幾乎沒有草,但經過四個階段的整地,回填,種植和施肥,以及耕作的轉換,這裡已經長出了成片的豇豆,毛豆,辣椒,西紅柿和其他作物。
王建兵觀察土壤狀況。
近兩年來,花斗源成功推進了全省12號、14號的種植10000畝,畝均增產15畝,收益增加約3700元。 目前,華鬥源已被中國農業技術協會評為豆類科技院,被武漢市科協評為武漢市科技創新專家工作站。 同時榮獲武漢市重點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
目前,花斗園都市農業科技產業園每年接待參觀、考察、培訓人員3000餘人次,開展日常學習觀摩、參觀交流等活動30餘場次。
東溪湖區榮**中心製作 |請註明出處。
報告支援——區委組織部、區企業人才服務中心。
文 - 徐慧婷.
圖 - 彭勁松。
主編 - 劉傑吉.
編輯 - 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