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辦法》規定,未經使用者同意確認收到快遞的,未經使用者同意使用智慧型快遞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遞、扔快遞、踐踏快遞,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警告或傳閱批評, 可以處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消費者對新法規的實施充滿期待。 不過,在3月1日新規實施的第一天,不少消費者表示,快遞仍是未經許可直接送到快遞櫃。
新規則實施的第一天。
沒等到送貨上門。
北京使用者王明(化名)告訴記者,“新規實施第一天,我在家等快遞,最後只等到取碼簡訊。 上述使用者表示,他買的8盆牡丹,是快遞員在沒有溝通的情況下放在巢快遞櫃裡的,而且因為貨物都是盆栽,需要多次運輸,對手受傷的王明來說非常不方便。
對此,王明表示願意多付錢,“花農最怕快遞慢、運輸急、離驛站太遠。
除了申通快遞,王明表示,圓通和強聯快遞也在3月1日被安置在“巢”中,沒有溝通。 最終,王明還是選擇自己在巢快遞櫃取包裹。
對於正確的配送方式,王明認為,應該允許消費者在下單時或發貨當天選擇配送方式。 此外,您可以使用智慧型語音通知在交付前詢問交付方式。
快遞員哥:工作量大增,投訴增加也擔心。
快遞員李海(化名)表示,即使新規定實施,也很難推動服務質量發生重大變化。 原因之一在於快遞哥的收入,“我們這邊順豐速運哥的單次送貨費是3元,快遞哥的單次送貨費超過1元,收入不對稱需要同樣的服務,這絕對是不合理的。 ”
另外,快遞哥需要付費使用巢快遞櫃,李海介紹說上海的巢快遞櫃不便宜,“小哥0”。4元,06元,08元,充值會有折扣。 “快遞哥寧願付錢使用快遞櫃,也不願送貨上門,這與時間成本有很大關係,”李海說,“按照規定去做,要麼送到門口,家裡沒人帶回公司處理或退貨,要麼聯絡客戶徵得客戶同意後站。 但這樣一來,效率就不高了,快遞員的收入受到影響,離職率不斷上公升,快遞網點招人難。 李海說,強制送貨上門將導致快遞營業額的增加。
從實際情況來看,即使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快遞員還是可能會被吐槽,“100個快遞員最多能打通**一半左右,很多客戶會直接結束通話電話。 也有客戶根據客戶要求在家門口被投訴的情況,有的客戶家裡有人卻不開門,讓門放在門口,然後抱怨快遞沒了。 投訴虛假簽名的客戶將被罰款,然後不得不賠錢。 也有不少快遞員被家人收留,收件人直接投訴,沒有問。 ”
來自武漢的快遞員小康(化名)認為,實施快遞新規不現實。 他的工作內容是派快遞員、收發分揀、處理投訴,現在他要聯絡每個客戶,工作量大大增加,“乙個**也至少需要30秒,有些人不會接聽。 ”
小康說,公司現在要求他們盡量打客戶,回覆客戶,避免投訴,如果他們不遵守新規定,可能會影響績效考核。 “淡季不算太忙,如果到了'雙11'和'6.18',快遞會越來越多。 他說,乙個投訴可能會讓他被罰款100元左右,他擔心未來客戶投訴的數量會增加。
新法規打破了行業的平衡。
利益平衡是關鍵。
2023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320億件,實現營業收入12萬億元,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超過90件。 可以說,萬億級快遞市場管理新規的出台,關係到大家的權益。
很顯然,快遞員不允許“不告而投票”,有望解決乙個長期的“痛點”——收包裹會更方便,消費者不用排隊去快遞服務站或快遞櫃取快遞,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選擇權。 同時明確,未經使用者同意不得選擇配送方式,這也是為快速成長的快遞行業進一步確立了服務規範。 從長遠來看,符合快遞行業規範化、專業化發展的趨勢和社會期望。
然而,這項新規定也增加了快遞員和快遞站運營商的責任。 一些驛站經營者表示,他們當時可能會“賺得更多而不受懲罰”。
客觀地說,新規確實打破了行業此前的“平衡”。 一方面,當前快遞行業競爭激烈,“免費送貨”幾乎成為幾家主流電商平台的預設選項。 另一方面,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下,為了降低成本,大量快遞物品被放置在郵局和快遞櫃中,以提高投遞效率,而一線快遞員可接受的收入往往是基於“無家可歸”的事實。 新規定打破了快遞公司、快遞公司和使用者之間的低價和便利之間的“弱平衡”。
本來,市場對快遞公司提供最優質服務的實施是“從件到門”,目前要承擔這一波的新壓力是快遞公司的平價,尤其是新規的壓力可能會傳遞到最不討價還價的郵局和一線員工身上, 讓他們面臨吐槽、爭吵、窘迫的扣款,甚至在網際網絡上也有不少消費者說“心疼快遞兄弟”。
新快遞法規的實施,利益平衡是關鍵,高質量是無法逃脫的經濟規律,因為新規要求“先問後投資”和“直接投資上門”增加了物流成本,應合理分擔,電商平台、物流公司、驛站、消費者需要一起“消化”這部分成本, 需要進一步細化工作流程,讓消費者有差異化的選擇。不要讓一線快遞員和終端消費者搞“博弈”,注定是雙輸的局面,甚至在個別情況下引發爭吵和衝突。
總之,快遞“直接送到家門口”是一件好事,但要做好一件好事。
綜合CBN,澎湃新聞,長江**。
*:閉路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