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隨著最後一根銷釘的敲響,廣西最長的跨海大橋——龍門大橋主航道橋順利封航,為實現2024年通車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2024年2月18日龍門大橋主塔樁基開工建設以來,歷時1054天,主航道橋終於順利封建。
優化工藝,提高鋼箱梁吊裝質量和效率
龍門大橋共需吊裝鋼箱梁96根,總重量超過19000噸。 專案投資2臺整體起重能力600噸的大型自動纜索起重機進行鋼箱梁吊裝作業,其智慧型自控系統可控制整台裝置的裝卸、吊裝、行走等全部作業,為鋼箱梁海上吊裝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技術團隊對吊裝工藝進行創新優化,即採用多段多段側跨、中跨鋼箱梁整體吊裝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側跨鋼箱梁的高空焊接作業,有效保證鋼箱梁段之間的拼接精度和焊接質量,節省全橋鋼箱梁吊裝週期, 提高施工效率。
為克服吊裝地形、水位、航道的三重衝擊,專案自主創新,研製了單段雙向擺岸,開發了整段垂直公升降擺裝工藝,成功解決了側跨1500噸鋼箱梁安裝問題。
科技創新可抵禦17級以上颱風
為優化結構應力,提高橋梁通車後的結構穩定性,克服大跨度懸索橋服役過程中在汽車、溫度、強風等複雜荷載作用下結構位移大、風力差、抗震效能差等不利因素, 龍門大橋鋼箱梁在氣動造型方面進行設計和創新,即取消了傳統的噴嘴結構,端部設計採用直腹板+“倒L型”導流板的新型鋼箱梁截面形式,優化了檢修車在梁底部的軌道位置,提高了抗風能力。經過技術團隊的風洞實驗,新型鋼箱梁截面氣動效能優異,渦流穩定性和顫振穩定性好,鋼箱梁形式最大風速可達每秒140公尺,超過17級以上超強颱風強度,遠超行業80公尺/秒的抗風設計標準。
同時,將傳統的鋼箱梁兩側的尖角噴嘴改為直腹板的形式,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兩側鋼箱梁的加工和生產難度,還可以節省用鋼量,提高焊接質量, 並為後期的維護和保養提供便利。
行業首家縮短工期3個月
龍門橋技術團隊銳意創新,創新採用“35公尺大直徑樁+二相槽“圓彎矩咬合樁圍護結構,讓大直徑樁與錨基礎核心參與受力,大大減小了錨塊的規模,提高了錨塊的安全儲備,提高了結構的耐久性,有效降低了錨塊的施工成本, 並成功縮短了3個月的工期。
龍門大橋專案是廣西交通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標準最高、最複雜的跨海通道工程,全長 7全長6公里,其中橋梁總長6597公尺,主航道橋採用主跨1098公尺的鋼箱梁懸索橋和單跨吊式全浮式系統,通航淨高446公尺,滿足2萬噸級遊輪的航行要求。
作為北秦防一體化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撐工程,龍門大橋建成通車後,將打通廣西沿海公路的“卡點”防城港與欽州港之間的行車時間由原來的1改為15小時縮短至約25分鐘大力推進北勤防務一體化和北部灣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助力西部地區陸海新走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