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籠》是美國新作家苔絲·甘蒂的第一本書,發行後不久就獲得了 2022 年國家圖書獎。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美國中西部鏽帶城市廉租公寓的“兔籠”居民的故事,用獨特的敘事方式展現了當前美國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後工業化帶來的嚴重社會停滯。
就像她虛構的維卡維爾市一樣,作者的家鄉是乙個典型的鏽帶城市——印第安納州的南本德。 所謂的“鏽帶”是橫跨美國東部到中西部的去工業化地區,包括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密西根州、印第安納州、伊利諾州、威斯康星州和密蘇里州。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該地區因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密集的鐵路運輸網路而繁榮昌盛,曾因航空航天零部件、汽車製造等發達重工業的繁榮而被稱為“製造業帶”,是美國物質高度繁榮的“腹地”。 20世紀末汽車公司的倒閉以及藍領工人湧入街頭餐館謀生,意味著該地區完全淪為象徵衰落和損失的“鏽帶”。
甘緹和她的**深深扎根於“鏽帶”中布滿傷痕的貧瘠土壤,不僅深挖它的過去和創傷,更放眼現在和未來。
“鐵鏽地帶”衰落的陰影像煙霧一樣籠罩著人們的生活:維卡維爾昔日的支柱公司佐恩汽車公司(Zorn Motors)不僅早已倒閉,而且還溢位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敘述者眼中,這不是一家簡單的汽車公司,而是乙個典型的美國從無到有,從繁榮到繁榮,再到衰落的典型例子,“既是美國夢,又是夢想”,但就像“美國夢”的崩潰一樣,所以佐恩汽車公司注定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顯然,作者在美國文學中應用了美國夢的批判模式,但所揭示的現象更為時髦。
低租公寓“兔子籠”C6房間的居民雷吉是佐恩的工程師,公司倒閉後,他和妻子艾達失去了收入和房產,不得不搬進破舊的“兔籠”,女兒也成了嫁給強盜的酒鬼,兩位老人只能在悲傷和沮喪中度過晚年。 布蘭丁,乙個孤兒女孩,對她的父母一無所知,只從社群工作者和同學的傳聞中說,她的母親在生下她之前已經吸毒成癮,死在乙個不知名的角落裡,她的父親已經被關進了監獄,這在維卡維爾這個以失業著稱的“瀕死之城”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貧困和高犯罪率。她與她的三個室友馬利克、傑克和托德的情況相似,他們也是孤兒。 甘蒂設計了乙個神奇而現實的情節,其中三個尚未完全成年的年輕人以“動物祭祀”的形式向她求愛,但暴力行為使她受傷並死亡。 那一刻,劇烈的疼痛將她從身體裡帶了出來,她獲得了第三人稱的全知洞察,洞察了“兔籠”和整個城市的現實——每個人都只是乙隻被困在籠子裡的“棉尾兔”,拼命啃食著“垂死之城”貧瘠的植被,撕扯著同伴的血肉,為了爭奪小小的生存空間, 卻無法逃脫生命的牢籠。
當然,布蘭廷並不是唯一乙個意識到鐵鏽地帶需要改變的絕望局面的人。 第四個故事介紹了維卡維爾正在進行的“城市更新計畫”,該計畫也與美國鐵鏽地帶目前如火如荼的重建計畫不謀而合。 然而,仍然存在疑問,這個復興計畫是否真的會給鏽帶的居民帶來更好的生活。 政界人士和商人紛紛在《維卡維爾報》上宣稱,城市振興計畫將把廢棄的工廠改造成科技公司,建設高階商業和住宅區,吸引人才遷入,重振維卡維爾。 然而,這一切,正如**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摩西所說,只能在谷歌地圖上看到一段時間,而被政客們視為文明象徵的鄰里公園,就像是這座荒蕪城市中的意外,就像“十口之家中唯一的漂亮孩子”,這是乙個純粹且不相容的異類。
著名城市規劃評論家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America's Great Cities)一書中指出了乙個類似的弊端:在貧困混亂的地區建設高階購物中心,不僅與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脫節,而且無法吸引外來者,外來者前來購物,成為附近荒涼地區犯罪分子的活生生的目標。 占地大面積的公園和綠地給坐在街上的觀眾帶來了美感,但對於周圍的居民來說,它們只是迫使他們搬家並告別熟悉的咖啡館的麻煩。 由此可見,維卡維爾的復興計畫並沒有考慮到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需求,而完全是服務於想象中的中產階級的理想藍圖,這實際上是以復興為名對當地居民的謊言和壓迫。
復興的希望在短暫的閃爍之後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更深、更令人沮喪的幻滅。 在摩西看來,維卡維爾需要的是“乙個好的保姆和大量的教育”,但很明顯,城市更新計畫既不是“關心”居民,也不是增加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 布蘭廷喜歡閱讀和思考,應該有機會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常春藤盟校。 飽受虐待的她,內心深處渴望得到認可和愛,意外地與已經有家庭的**老師詹姆斯陷入了猥褻的戀愛。 她本以為這種情緒會重新點燃她對生活的希望,然而,當她被詹姆斯刻意疏遠,發現自己並不是第乙個被騙的學生時,巨大的精神打擊讓她憤怒地離開了學校,進入常春藤盟校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從此她沒有了學習的機會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並掉進了乙個更絕望的籠子裡。當布蘭丁回憶起這段一次又一次將她的靈魂從身體中丟擲的過去時,維卡維爾的形象浮現在她的腦海中,與她的命運形成了一種諷刺的對齊:她的生活,就像城市的經歷一樣,無法逃脫命運的憐憫,彷彿是來自天堂的詛咒,城市和她自己都陷入了乙個奇怪的迴圈。 佐恩公司的破產導致城市開始衰落,城市更新計畫給了它短暫的希望,但復興規劃者對歷史和自然的否定,對貧困居民的漠視,再次讓城市陷入絕望的困境。 復興計畫遠非“一次性的努力”,它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是一種掠奪,一種讓他們被遺忘的打擊,再次被短視的既得利益者拋棄。
經歷過幻滅的鏽帶是否有可能再次反彈?甘蒂似乎對此沒有明確的答案。 通過布蘭丁奇蹟般地從死亡中逃脫,甘蒂似乎暗示鐵鏽地帶的人們應該通過團結來救贖自己。 不小心闖入謀殺現場的局外人摩西及時給予布蘭汀急救,雷吉因為異常噪音報警,喬恩自告奮勇成為布蘭丁的緊急聯絡人......這些意想不到的遭遇促使他們開始接近鄰居,並在死水池中改變他們的生活。 團結互助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他們內心的孤獨感,在難以改變的困境中為彼此形成了一張保護網。 但是,正如陷入泥潭的人們無法靠自己逃脫危險一樣,僅靠鐵鏽地帶的互助也無法解決他們生活中更緊迫、也許是根本性的問題——經濟援助、住房條件和就業機會。
直到最後,“兔子籠子”居民的物質生活都沒有顯示出任何改善的跡象,但至少布蘭廷獲得了清醒面對現實的能力,清醒是改善現狀的第一步。 作為來自鏽帶的“權威”*,作者可能無法為鏽帶構思出乙個清晰可行的復興計畫,但她對維卡維爾復興計畫的批判也表明了她對鏽帶癥結的清晰理解。 希望鐵鏽地帶的建設者能夠保持對地球的清醒關注,而不是將他們的家園變成摩西想象的“又乙個被遺棄和死亡的城鎮”。 ”
作者:關岳。
文:關岳(華東師範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博士生)編輯:徐路明編輯:邵玲。
*請註明本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