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談文化
東晉九年,慕容浩之子慕容垂趁著前秦在潭水之戰中戰敗的機會,擺脫了前秦的統治,隨後在中山自立帝,正式建立後燕政權。 渭水之戰後,慕容垂被傅堅派往鄴城,趁著鎮壓定靈部落翟斌起義的機會,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占領了整個河北,然後基本恢復了前燕的統治。 慕容垂派王佐出龍城鎮,去管理東北地區。 後燕政權對東北地區的管理與高句麗對東北地區的野心相似,雙方為爭奪遼東地區而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公元三年,太原王朝十年,六月,高句麗故鄉國王派出四萬大軍攻打遼東,坐在龍城的王佐急忙派司馬浩景率軍前去救援。 高句麗軍擊敗了前來增援的後延軍,並趁勢攻占了遼東、宣蘇兩縣,俘虜了一萬多人。 同年冬一月,後燕軍將領慕容農率軍收復遼東、宣肅兩縣,再派范陽人龐遠擔任遼東太守,安撫流亡群眾,充實防務。
這場戰爭是高句麗主動發起的,也是後燕政權建立後高句麗對遼東發動的第一次規模空前的軍事行動,也是高句麗政權建立以來對外擴張兵力最多的一次。
戰鬥非常激烈,在遼東大地上,雙方數萬大軍交戰,遼東和玄宿兩次易手,對遼東地區造成的破壞也非常嚴重。 然而,由於後燕軍隊的堅決抵抗,高句麗對遼東地區的進攻沒有達到預定的目的,遼東和宣蜀奪回並失守,證明高句麗的軍事實力雖然得到加強,但還不足以徹底擊敗後燕軍隊,雙方爭奪遼東地區的競爭進入了僵持階段。
此後的十幾年裡,高句麗仍以附庸的形式與後延政權保持著關係。
公元一年,隆安四年,高句麗與後延之戰再次爆發,雙方短暫的和平徹底被打破。 後燕慕容勝皇帝以高句麗王光開圖的“慢禮”為藉口,任命驃騎兵將領慕容習為先鋒,親自率領三萬大軍攻打高句麗,一舉攻占新城、南蘇,“開邊七百多裡,遷徙五千戶,回國”。
公元二年,元興元年,高句麗出兵攻打延蘇軍隊,隨後刺殺延平洲的慕容貴不戰而逃。
公元元興三年,廣開王再次出兵攻打後巖,攻占遼東。 至此,高句麗實現了太祖大王統治時期制定的占領遼東的基本國策。
為了奪回遼東地區的控制權,義西元年,後燕慕容習率軍攻打高句麗,雙方在遼東城下發生衝突。 然而,在遼東城即將被燕軍攻陷時,慕容習命令他的士兵“不要先爬,推平它的城市,我和伏侯會佔便宜。
後燕軍隊攻城戰被迫停止,高句麗守軍得以喘息。 在這場戰鬥中,由於慕容習的無能和指揮不當,後燕軍對遼東城的進攻失敗了。
次年冬天的十二月,慕容習率領後延軍攻打契丹,到達山北北部,但因懼怕契丹軍隊的戰鬥力,自行撤軍。 在返回途中,燕軍拋棄了包袱,輕裝上陣,繞道三千多裡,向高句麗木地城進攻。 一路上,後延軍吃喝不少,人們困倦疲憊,許多士兵凍死凍傷,軍隊的作戰能力嚴重削弱。 所以,當後延軍到達穆地城時,已經無法組織一場像樣的攻城戰,結果可想而知,慕容習沒有達到預定的目的,後延軍也沒有撤退。
同時,在奪取一帶後,樂浪、遼東、宣宿等縣也被置於遼水西部,至此,通過浩臺王四年的圍攻,高句麗穩定了對遼東的控制,後燕政權已經失去了與高句麗爭奪遼東地區的實力。 高句麗徹底取代了慕容氏在遼東的霸權,實現了高句麗王者的百年夢想。
公元萬白靈氣年,義禧三年,漢魏仲郎殺了豐霸慕容習,支援高句麗氏後裔慕容雲和掠奪後妍的慕容寶為王,歷史上被稱為北燕。 慕容雲恢復了原來的姓高雲,慕容北煙也終於變色了。
面對中原新王的登基和新政權的出現,昊泰王急於讓他承認高句麗在遼東的勢力範圍。 高雲登基之初,高句麗使節向“徐氏氏”進貢後,派御史裡霸“報答”,以示禮意之情。
很快,馮霸殺了高雲自立,建立了馮氏北燕。 經過一番折騰,鳳氏一族似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果實,但北魏八白氏的外部強敵已經盯上了老虎,繼續動兵對付北燕。 馮氏北燕請求將太子作為人質送往北魏王朝,但北魏王朝不同意,馮氏感到絕望,考慮投靠高句麗。
《三國志》高句麗本記記載:魏殊砍了燕,燕危在旦夕。 燕王馮洪道:“若事緊急,東依高句麗,以便以後行動。 ”
北燕主動派使者與高句麗取得聯絡,兩國一拍即合。 在“援軍”的掩護下,北燕末帝馮巨集帶著大批國民東渡遼水逃往高句麗。
魏軍很快趕到,部隊直奔燕國。 高句麗王急忙派將領葛祿、孟光率領數萬大軍前往高句麗領取勝利果實
1.搶奪財富,“在大鹿城”,掠奪燕國龍城多年來積累的寶物。
二是換取裝備,“命令軍隊除掉作弊,拿燕軍火庫給它”,從此高句麗就擁有了裝備精良的“鎧甲騎兵裝備”,因此後世隋唐王朝很難與之抗衡。
3.人口遷移,“使婦女穿著盔甲,處於中心......在方形軌道上前進,前後超過80英里。 “永城的數十萬人都遷移到了高句麗。
四、燒龍城,“燒皇宮,十年不滅”。 ”
隴嘉之亂後,龍城作為漢族人的避難天堂,由乾妍、侯妍、北燕三人煞費苦心地管理,這意味著雁國慕容氏經營龍城的百年根基全部被高句麗接管,高句麗一下子在財富、軍事、人口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增長,這是上天賜予高句麗的意外之財。
高句麗出兵的速度,說明高句麗早就打算當漁夫,等著北燕與北魏的鷸蚌競爭,與北燕的和平共處更像是笑容中藏著的一根針。 而在這次派遣前一年,高句麗的使者首次進入北魏,“派使上朝,請國認”,表達了臣服的意思,北魏皇帝太武大巴道也喜出望外,將長壽之王封為“高句麗王”。
北魏王朝出兵的時候,也特意通知了高句麗,意在讓這個小弟坐穩,一動不動,而這次出兵,並不是針對高句麗。 北燕只好向南朝的劉松要印,劉松也通知了高句麗,表示北燕是他的弟弟,打算讓高句麗多照顧他。 因此,高句麗迅速出兵,是北魏王朝的通知和戰爭準備的訊號;並拿劉松的“雞毛為箭”賺了不少戰錢。
此事後,高句麗得罪了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道給了他機會,但他先是命令高句麗交出馮洪,但長壽王卻根本不買賬。 拓跋濤掛不住臉色,他試圖調動隴西騎兵攻克高句麗,卻被大臣以國力浪費,需要休養生息為由勸說。 這也說明北魏政權確實厭倦了對付柔然這樣的國家勢力,沒有太大的實力去征服高句麗。
長壽王是很有性格的領袖,這件事之後,他本該推船順流而下,向劉松示好,但當劉松要求“引渡”馮洪時,長壽王果斷拒絕,轉而向北魏王朝進貢,態度極為恭敬。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是高句麗收穫利益的戰略目標,長壽王殺了馮洪,然後吞併了其餘一起逃亡的北燕人,而屬於北燕的遼西契丹和庫莫西部落也附上了局勢,至此,高句麗的勢力範圍越過遼河,進入了草原。
但經過四次朝貢之旅,高句麗與北朝之間的聯絡中斷了二十多年。 這一時期,高句麗多次派使者與劉松溝通,甚至在劉一龍北伐北魏期間直接支援了800匹戰馬,這對戰馬相對短缺的南朝意義重大。
劉松進行的北伐最終失敗了,此時高句麗看到利用劉松牽制北魏王朝的圖謀無法實現,從公元二年開始,又開始向北魏進貢。
當時,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政權在給北魏王朝的一封信中指責高句麗:“或南通的劉氏,或北約的蟲,同樣的唇齒,和玲陵王。 ”
也就是說,高句麗一方面與南朝交鋒,另一方面與北方游牧民族柔然(蠕蟲)交鋒,與這雙方結成攻防同盟,牽制北朝,同時著手主宰遼東和朝鮮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