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西榮ESG總監姚家軍對本文有貢獻。
在COP28氣候大會召開前夕,旨在推動全球ESG投資發展的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於今年11月29日發布了期待已久的《2024年全球可持續投資回顧》(以下簡稱“報告”)。
為什麼這份期待已久的報告因構建符合商業規則的可持續發展邏輯而如此受歡迎?
這是GSIA發布的第六份雙年度報告,對美國、歐洲、澳新、加拿大和日本等發達地區的ESG投資管理規模進行了較為完整的分析。 因此,由於其資料完整性,GSIA發布的回顧性報告被各大機構引用,以反映全球ESG投資發展趨勢。
自兩年前GSIA報告發布以來,全球ESG投資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 今年6月,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了首個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號》(IFRS S1)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2號》(IFRS S2),以促進全球ESG披露的協調一致; 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機構紛紛加大監管力度,打擊ESG“漂綠”行為; 以及一些國家的黨派之爭,影響了投資者對ESG投資的信心,等等。
在爭議和質疑中,ESG投資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表現如何? 這是報告可以回答的問題。
報告的主要發現之一是,發達地區ESG投資管理規模存在顯著區域差異。 全球ESG投資管理市場規模為303萬億美元; 除美國市場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ESG投資管理規模自2024年以來增長了20%; 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是ESG投資資產佔管理資產總額比例持續增長的地區和國家。 企業參與和股東行動(也稱為盡責管理)是除了ESG整合之外最常用的ESG投資策略。
從投資規模來看,與報告中列出的全球ESG投資管理規模相比35以3萬億美元的資料,報告中提到的全球ESG投資管理規模約為303 萬億美元,佔規模的 14%**。
這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Investment)對美國市場的ESG投資規模統計資料進行了調整,修訂後的締約方將不計算表面上使用ESG整合但沒有提供他們關注的進一步ESG標準(如生物多樣性、人權)的資產管理公司。 第二個原因是,受巨集觀環境影響,美國部分資產管理機構管理的ESG**規模正在下降數十億甚至數萬億。
為保證資料的可比性,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將在資料展示中單獨列出美國的ESG投資管理資料。 例如,如果剔除美國的資料,其他國家和地區的ESG投資管理佔總管理的比率將與2024年回顧報告中的35進行比較9% 逐漸增加到 379%。
如果考慮到美國ESG投資規模的資料,那麼資料將從35開始9%** 至 244%。
圖1 2024年和2024年全球ESG投資資產概覽(單位:十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資料截至2024年12月底,但日本使用的資料截至2024年3月31日除外。 這意味著該報告不包括2024年和2024年全球ESG投資規模的變化。 據晨星統計,2024年和2024年美國ESG投資規模呈下降趨勢。 因此,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預計下一版報告將看到美國市場ESG投資規模進一步縮減的可能性。
圖2 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美國ESG規模的變化**(資訊**:晨星)。
在其他市場,歐洲、澳新、日本的ESG投資管理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日本、澳新ESG投資規模呈現明顯上公升趨勢,2020-2024年增長率分別為59%和30%,2024年和2024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30%和15%。 分別。
ESG投資的增長離不開政策法規的努力,也離不開投資者對ESG投資的關注。
例如,在政策監管方面,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監管機構已經發布了關於如何在推廣過程中避免ESG金融產品“漂綠”的指導意見。 此外,紐西蘭**還對儲蓄養老金計畫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將化石燃料行業的投資排除在其投資組合之外,並要求養老金計畫具有ESG投資政策。 在客戶需求方面,根據報告中引用的資料,83%的澳大利亞人希望他們的銀行賬戶和養老金以負責任和合乎道德的方式進行投資。 在紐西蘭,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投資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非常重要。
圖3 2024年和2024年各地區ESG投資資產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增長情況。
在策略方面,利用投資者的力量和影響力為客戶和利益相關者提高長期回報的盡職調查是目前最常用的ESG投資策略。 這反映了排他性篩選在推動業務轉型方面的侷限性。
這是因為,即使採用排除法的投資機構不投資煤炭、天然氣或涉及武器製造的企業,市場上也總有投資者願意投資此類企業以賺取投資回報。 而且,這類投資者不一定重視ESG理念,也未必推動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轉型。 因此,淨零資產管理人倡議和氣候行動100+等市場倡議越來越多,這些倡議致力於促進資產管理公司的企業參與和股東行動,要求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其股東權利推動投資組合公司的氣候轉型。
圖4 2024年和2024年ESG投資資產策略規模
雖然報告沒有系統地收集中國ESG投資規模的資料,但仍有可能引用其他市場報告來了解中國ESG投資市場規模的變化。
據《2023中國ESG發展***》統計,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國內ESG公開募股**累計管理規模達265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0%。 ESG公開發行規模佔公開發行總量的不到1%,與國內和混合公開發行相比,ESG公開發行的數量和規模僅佔4%。 下降的原因與巨集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ESG投資一直面臨的問題密不可分,包括缺乏可比性和一致性的ESG資料、需要ESG評級**以及缺乏長期資金。
圖5 2005-2024年ESG主題公開招股規模變化**
近年來,國內監管機構從監管和資本兩端發力,穩步助力國內ESG投資做大做強。 在監管層面,2024年5月,國資委印發《提公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明確提到“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4年實現相關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 從而進一步推動國內上市公司ESG資訊披露數量;
同年6月,原中國銀保監會(以下簡稱“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銀行保險業印發綠色金融的指引》,要求大型銀行、保險資管公司等機構在投融資過程中關注客戶的ESG表現。 在資金方面,國社**於2024年9月發布的《國社理事會產業投資指引》明確提到“踐行可持續投資理念,加大對ESG主題**和專案的投入,將環境、社會、治理等因素納入產業投資盡職調查和評價體系”。 同年11月,全國社保ESG組合在國內公開發行股票競標,國內20余家龍頭公開發行股票參與。
在投資策略方面,國內也湧現出多份呼籲投資機構開展盡職調查管理的倡導檔案。 2024年9月,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ESG盡職調查管理倡議》,提出機構投資者“監督並積極參與被投資公司的ESG管理,關注影響被投資公司經營戰略的環境、氣候和社會風險,建立應對機制”。 2024年7月,中國氣候合作平台(CCEI)正式宣布成立,旨在通過促進機構投資者參與被投企業和盡職調查影響,推動中國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轉型,目前已有安本集團、博時**、大成**等26家大型機構投資者加入CCEI平台成為會員。
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P)在其報告中首次提到了一系列擴大ESG投資的政策建議,包括:
推出更多有利於ESG的政策,將更多的公共和私人資金用於氣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加強全球ESG投資監管的一致性; 提高ESG資料的透明度、可用性和可比性。 上述政策建議反映出,儘管ISSB在過去兩年中引入了ESG披露的全球基準,但監管機構距離執行ISSB發布的準則仍有一定距離,市場參與者尚未準備好進行實質性的氣候分析和披露範圍3溫室氣體排放資料。 金融監管部門對ESG“漂綠”的打擊,也因不同監管部門出台的監管措施不同,導致監管,從而增加了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