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今年世界上最緊張的一天。 這一天,俄羅斯總統弗拉基公尺爾·普京發表講話,在俄羅斯發動了部分動員,整個歐洲局勢陷入緊張氣氛。 同日,美聯儲宣布大幅加息75個基點,全球金融層面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在國際形勢一觸即發的當下,天然氣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德國眼看北溪2號開通輸氣無望,德國總理朔爾茨於當地時間9月25日抵達卡達首都多哈進行正式訪問。
朔爾茨此行只有乙個目的,那就是為德國尋找更多的天然氣進口**。 德國總理的開源之旅尚未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更大的壞訊息傳來。 在他訪問卡達的當晚,當地時間9月26日凌晨2點03分,波羅的海海底發生兩起**事件,北溪管道被完全炸毀。
北溪管道的轟炸無異於讓德國的情況變得更糟,徹底終結了德國和俄羅斯直接能源合作的可能性,德國的能源**鏈面臨嚴重危機。 因此,朔爾茨在中東的使命更為重要。
但我對朔爾茨的中東之行並不樂觀,我當時有乙個推論,我就是這麼說的。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親自訪問中東,訪問了沙地阿拉伯和卡達,只是為了重組德國的能源鏈,尋找新的渠道。 但德國不知道它是否已經弄清楚阿拉伯國家是否真的會在這場風暴的風口浪尖上幫助它?
顯然,如果美國要徹底摧毀歐洲的產業鏈,那麼無論誰幫助德國,都無法與美國相處。 而現在美國是歐洲最重要的天然氣玩家,他不可能讓這麼好的生意被中東國家搶走。
同時,如果德國從中東找到新的能源渠道,將徹底切斷俄羅斯的金融路線,與俄羅斯相處豈不是不可能?另外,中東的能源**鏈很穩定,這裡最大的買家就是我們,如果德國要進來分一杯羹,你打算砍誰?如果我們的份額被挪動,就等於為了德國,阿拉伯國家會得罪三個常任理事國。
所以可想而知,朔爾茨的中東之行只會收穫一堆空頭支票,這個世界實在是太現實了,美國不想讓你得到的東西,阿拉伯國家不敢給。
現在,正如預期的那樣,德國沒有取得任何實際成果。 當然,美國並沒有拼命做任何事情,只是拉起了**,以比市場價格高出四倍的價格向歐洲出口了大量天然氣,以解決德國的燃眉之急。 美國的善意只是貴了一點,卻沒有扼殺德國的路,美國也在為德國想辦法,而且已經想好辦法了。
卡達能源部當地時間11月29日宣布,卡達已與德國達成長期天然氣協議,從2024年起,卡達每年向德國輸送200萬噸液化天然氣,協議有效期為15年。
這對所有人來說似乎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這份協議最關鍵的部分是,這份**協議將通過中間人——美國康菲石油公司來實施。
這說明美國終究還是愛德國的,但畢竟是德國承擔了一切。
但這項長期協議真的能解決德國面臨的長期能源危機嗎?讓我們看看能源格局的未來演變會是什麼樣子。
在波斯灣,在伊朗和卡達的邊界上,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之一,南帕斯氣田,它被伊朗和卡達瓜分。
而卡達的這一部分是卡達最大的天然氣開採地,北部氣田。
目前,卡達LNG總產能為7700萬噸/年,LNG出口量僅次於澳大利亞,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隨著俄烏衝突的爆發,真正影響深遠的全球能源鏈重組將成為未來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重大事件。 這裡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誰將取代俄羅斯進口歐洲的天然氣。
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卡達能源公司一直在招募國際合作夥伴,以加速北部氣田的擴建,目標是將產能提高約50%至126億噸,這將使卡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根據卡達的計畫,北部氣田的擴建分為兩部分:東部擴建專案(NFE)一期,計畫建設四條液化生產線,總量為3260萬噸/年,造價為2875億美元,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