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量生產力”是2024年9月東北考察時提出的新概念。 原話是: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2024年12月,**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新型質量生產力”。 原話是: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用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
同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人工智慧。 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開闢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和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
新 質量生產力:新
新的質量生產力的特點是“新”。 從企業來看,有六個“新”。
1.基於新功能。 在數字經濟時代,資料是生產的首要要素。
2.利用“新技術”。 新一代技術最重要的代表是數字技術和智慧型技術。
3.創新“新產品”。 國家強調:產業數位化和數位化產業化;企業強調:產品數位化、產品數位化。
4.公升級“新模式”。 新技術驅動的新元素、新產品需要新車型,否則會出現“馬車”的局面。
5.培育“新業態”。 是指傳統行業中興起的新業態,具有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
6.發展“新產業”。 它是指依託新技術、新資源形成的具有創新性強、產業鏈長、知識密集等特點的新型產業。
新的定性生產力:定性
新的定性生產力的關鍵是“質量”。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有三個“品質”。
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核心是要對標世界一流,補短板,真正做到創新驅動。
其中,硬實力的短板是“技術”;軟實力的弱點是“品牌”。
更高的業務績效
其核心是,我們需要創造一種更現代的公司治理方法。
對內:要推進精細化管理、高效執行,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告別粗放型管理模式。
對外,要推進生態合作,實現產業層面協同,降本增效,促進開放共享。
更可持續的發展
核心是成就基業長青,打造百年企業。
進攻:更健康,關注ESG和綠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兼顧效率和公平。
保持:更安全,尤其是技術安全、資料安全和鏈上安全,防止卡脖子。
新的質量生產力之一:生產力
新質量生產力的立足點是“生產力”。 從企業角度看,推動數智化轉型公升級是十分必要的。
國家倡導:以“智化轉型、數位化改革”推動“資料與現實融合”。 智慧型化轉型和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數位化。
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成為數智化企業,是所有企業邁向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位化智慧型化三步曲:雲、數、智。
新時代,企業創新發展的四大核心機遇,簡稱新“四個現代化”:
1.數智化。 是數智化創新,從企業數智化到工業數智化。
2.資訊創新。 它是國內的替代品,鞏固了安全防火牆和護城河。
3.走向綠色。 這是ESG和碳中和。 這成為西方打壓中國企業的核心力量。
4.全球化。 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全球資源整合,重構全球產業。
企業面臨的挑戰:
前期有“三不”:不想、不敢、不會。
從中期來看,存在“三缺”:缺戰略(老闆)、缺人才(內部數智人才)、缺服務(外部數智服務商)。
後期出現了“三難”:創新難(0比1創新,而不是1比100創新)、生態難(打破內捲和內鬥的魔咒,實現真正的產業協同)、管理難(全球管理和公司治理)。
始終,企業的數智化是變革的重生,而不是改進和優化這是一項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實現;這是高速換胎,不是震動**;它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它涉及文化、戰略、組織、人才、執行和資金的各個方面。
“新型質量生產力”和“三大產業”。
**在提到新的質量生產力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被反覆提及,因為新的質量生產力的直接價值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
在當前中國經濟話語中,支柱產業(當下碗)、戰略性新興產業(當下鍋中)、未來產業(未來領域)被稱為“三大產業”。
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從近到遠,從今天到明天,都有著鮮明的時序感。 換言之,當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逐漸成為支柱產業。 今天的未來產業將逐步進入今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地位。
對“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和235年遠景目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布局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 推動網際網絡、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促進平台經濟和共享經濟健康發展。
“十四五”規劃和《235年遠景目標綱要》“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支撐要素能力, 培育和拓展產業發展新動能。
“十四五”規劃與235年遠景目標綱要:前瞻性規劃未來產業。 在類腦智慧型、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路、深海航天開發、氫能、儲能等前沿技術與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加速計畫,規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截至2024年11月底,A股市場共有2,708家新公司,佔整體市場的51%36%,新企業結構佔比持續上公升,說明國內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等新興產業屬性的企業的擁抱程度越來越高,政策的引導作用日益凸顯。
未來,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新創業,都要了解三大產業的經濟發展邏輯,順應國家政策,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