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的質量生產力,是我國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構建現代工業體系,進而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 要充分發揮完整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加快培育新的優質生產力。
新的質量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可以從“新”和“質量”兩個方面來理解。 從“新”的角度來看,新型質量生產力的內在要求是創新,它不僅包括技術和商業模式層面的創新,還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從而為其蓬勃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 “質量”是事物成為自身並區別於其他事物的規定性,新的定性生產力不是傳統生產力的區域性優化和簡單迭代,而是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的創新配置、產業的深度轉型公升級所孕育的當代先進生產力。 智慧型化、數控化、複雜化、精細化的生產工具可以作為新型質量生產力的重要標誌。 要不斷提公升微納尺度的智慧型化、精準控制水平,加快光刻機和高階數控工具機的自主研發程序,為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保障。 依託天工、天衍、蛟龍、墨子、悟空、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加快發展相關產業。
新的質量生產力是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動力,也是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力量。 一方面,在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航、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加快形成引領行業發展的強勁動能。 確保產業鏈安全穩定,著力推進產業鏈強化、鏈條補充、鏈條延伸。 大力打造原創技術源泉,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另一方面,它將引領未來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未來,行業技術路線不確定,發展模式不固定,需要形成技術正規化,因此需要從技術路線、底層邏輯、標準體系、經營思路等方面加快探索和實踐。 要依託網際網絡的規模和應用優勢,加大對未來網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慧、未來顯示等領域的前沿探索,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大類腦智慧型、腦機介面、人形機械人等領域的科研投入,探索商業化和產業化運營模式大力發展量子資訊、基因技術、生命科學、深海航天發展、氫能與儲能等,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源泉。
新型質量生產力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要依託資源要素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以新型優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推動產業智慧型化、綠色化、高階化發展。 順應新型質量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加快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培育和發展新的動能,實現新舊動能的不斷轉化。 依託新的質量生產力,推動技術、業態、模式、體制、機制的轉變,推動顛覆性創新、增量性創新不斷湧現。 充分發揮資料要素賦能作用,推動全要素數位化轉型,實現工業網際網絡與消費網際網絡的有機融合,推動科技和產業向資訊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方向加速演進。
新的質量生產力是大國競爭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小院高牆”,濫用科技霸權打壓競爭對手,對我國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新型優質生產力,對於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核心技術不能靠關係,必須靠自力更生。 要依靠自主創新求發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有組織地開展科研創新。 同時,也要看到核心技術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要保持戰略集中,聚焦產業鏈短板、“卡脖子”技術、關鍵零部件、未來技術等,通過新型一流體系加快實現關鍵共性技術突破。 通過“揭領”和“賽馬”制度選拔重點科研團隊和帶頭人,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支援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專案中發揮主導作用。 鼓勵和支援細分行業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在攻關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領先技術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以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持續激發創新動能。
作者:楊慧新、焦勇,單位: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