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客戶|記者 荊一鳴, 張淑玲, 盧奕佳.
無論暖氣有多熱,房子裡的溫度總是徘徊在14或5攝氏度。 近兩周來,12345**及此端收到的反饋,明顯增加了與供暖相關的需求,其中因牆體沒有保溫層而對室溫要求不達標的情況更為常見。 有市民投訴家中寒冷潮濕甚至結冰,正常生活受困。 記者調查發現,老舊建築牆體保溫安裝推廣面臨諸多問題,資金不足,意見不一,有的還涉及中央產權,這些因素都使安裝工作陷入困境。
西羅源三區11號樓。
當寒潮來襲時,室溫很難達到。
自從加熱以來,我的房子沒有 18 度的室溫。 豐台區西洛源3區11號樓居民張先生反映,這幾天家裡溫度都在14度左右,在家要穿羽絨服,睡著兩層厚被子就凍醒了。 今年冬季供暖旺季,這裡的不少居民撥打12345**或在居民微信群裡舉報供暖問題。 正如你所看到的,小區、物業、供暖機組都下了功夫,有的居民甚至更換了暖氣片,但根本就不行,因為小區樓沒有配備牆體保溫。
居民家裡有新的暖氣片,但由於舊樓沒有隔熱層,所以還是很冷。
12月15日,小區物業及供熱單位陸續在居民微信群發布通知,稱北京迎來寒潮,氣溫驟降,提醒業主注意保暖。 根據《民用建築採暖通風空調設計規範》等相關規定,住宅採暖系統施工設計時的最低保證室外溫度為-7°C。6、根據氣象資料,目前平均氣溫已經低於這個溫度,超過了供暖系統的設計容量,你家的室內溫度會受到室外溫度下降的影響。 “加熱裝置通知他們繼續以加熱系統的最大可能容量執行。
我的房子開著空調暖氣,我必須支付暖氣和電費!一時間,在居民微信群裡,大家一邊說著自己的困難,一邊匯報著自己的室溫。 會談間隙,居民們就根本問題達成了共識:“現在不是供暖不熱的問題,室內溫度低的原因是我們這裡沒有牆體保溫層,而且我們被要求做了好幾年,其他建築都有, 而且11號樓沒有動靜。 ”
走訪發現,遇到同樣煩惱的居民不僅在11號樓,隔壁的12號樓也存在。 從外面看,11號樓的外牆破舊不堪,幾乎每層樓的窗戶下都露出一層磚塊。 不遠處的12號樓看起來乾淨多了,公尺色的外立面明亮整潔。 “每天,當我們看到隔壁的建築物被圍牆隔熱時,我們更加焦慮。 在11號樓居民眼中,12號樓已經成為標桿,但記者從領地了解到,其實12號樓只是塗在外牆上,並沒有做牆體保溫。
西螺源3區11號樓牆體未加裝牆體保溫,牆體斑駁。
小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其他民居樓幾年前都進行了改造,安裝了保溫,因為11號和12號兩棟樓涉及中心產權單位,在小區層面很難協調。 ”
記者聯絡了兩棟住宅樓的產權單位,一位負責人表示,已將相關問題詳細記錄下來,會及時向領導反映解決。
木樨地北裡西區15號樓。
依靠電加熱器為舊建築供暖,總是跳閘。
12月25日晚,王女士家的每個房間都放了乙個溫度計,12月25日晚上,乙個顯示13左右,乙個顯示14左右,最高的乙個顯示近15。 記者把自己的體溫計放在北側最冷的房間裡,讀了13個6℃。“這兩天氣溫上公升了,前幾天最冷的時候,家裡才11點。 ”
70多歲的王女士與妻子和孩子住在西城區木樨地北裡西區15號樓。 她告訴記者,家裡十幾年來一直不達標,最近兩年特別冷。 “我年紀大了,今年又摔斷了腿,冷了腿疼得很厲害。 王女士只好在家穿厚棉褲、棉鞋和毛襪,睡覺時開啟電熱毯,裝滿熱水袋。
我家的燃氣熱水器結冰破裂了。 住在大樓三樓的陳先生,也多年來一直受到供暖問題的困擾。 據了解,15號樓為高層塔樓,共有112戶,部分戶均朝北,陳先生家就是這類房子。 “平時臥室只有十五六攝氏度,廚房最冷,幾天前才六度。 陳先生說,他在上班時,突然接到鄰居發來的**,說家裡沒水了,趕緊回家發現廚房裡裝的燃氣熱水器結冰了,正在噴水。
更讓居民頭疼的是供暖導致的頻繁停電。 張女士家裡有80多歲的老人和要上學的孩子,家裡平時靠電暖器取暖。 近日,張女士半夜醒來,發現家裡停電了。 “暖氣不熱,電暖器不工作,我一整夜瑟瑟發抖,裹著三層被子,在寒冷中睡不著覺。 張女士說,由於樓內供暖問題非常普遍,很多住戶依靠空調、電暖器等大功率電器取暖,但這棟樓是一棟建了30多年的老樓,同時開的大功率電器太多了, 容易跳閘斷電。“到了晚上,大家下班回來的時候,會開啟各種取暖電器,所以晚上總是會發生絆倒。 最近已經停電了四個晚上。 ”
為什麼居民家裡這麼冷?供暖單位工作人員解釋,老樓沒有牆體保溫層,還位於管道末端,再加上部分居民家中散熱器老化、窗戶密封性不足等,導致居民不暖房的各種原因。 “我們的火力發電站目前滿負荷運轉,閥門全部開啟,雖然缺乏保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沒有牆體保溫。 ”
記者一連走訪了十幾戶人家,大家都想盡辦法禦寒。 大部分住戶都有雙層玻璃窗,有的住戶幾年前更換了暖氣片,有的為了留住一點熱量,在防盜門上貼上了封條,在陽台門上貼上了襯墊窗簾。 為了增強密封性,她用隔熱棉密封了朝西的臥室窗戶,以增強密封性。
記者從境內了解到,目前該建築安裝牆體保溫層的方案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涉及中央產權單位。 該建築的110多戶家庭中有一半是老年人,有些已經90多歲了,居民們渴望找到一種方法來溫暖建築物。
漣水一苑社群。
“冷橋”現象加劇了老建築體溫過低。
通州區漣水藝苑小區一、二期沒有牆體保溫層的問題,困擾居民多年。 前段時間,雪降了下來,居民們更深地感受到了屋子裡的冷。 在微信群裡,大家每天都在曬出自己體溫計的讀數,從17點到14點,各自說出自己的苦惱,居民們都很期待。
在漣水一苑小區,高層建築和板樓呈現階梯式設計,雖然美觀,但由於沒有牆體保溫層,帶來了乙個麻煩——“冷橋”現象。 同一面牆的一部分是房間的內牆,一部分成為外牆。 在嚴冬時節,這面牆上冷熱交替明顯,牆面不斷滲出冷凝水,坐在居民家裡,可以明顯感覺到很濕很冷,有的居民陽台和廚房甚至結冰。
12月22日,在小區1號樓某居民家中,記者看到廚房窗框及圍牆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冰層,連窗戶都打不開,居民只好穿羽絨服、棉褲做飯。 此時,客廳裡,兩個孩子正在看電視,他們也穿了三層內衣,外三層。 桌上的溫度計顯示客廳溫度為169℃。該居民說,現在孩子晚上和自己一起睡覺,孩子的臥室太冷了,“這個冬天我病了兩次,房子又溼又冷,真怕他們又生病。 ”
除了六層高的住宅樓外,小區裡還有高層建築,那裡的居民也受到同樣的問題的困擾。 在8號樓12樓的住戶家裡,臥室是最冷的,一進屋,就感覺到一股寒意從東牆滲出。 居民們表示,這半個月來,他們經常被夜裡凍得驚醒。 究其原因,是住戶的房子在單元的頂層,而隔壁單元的頂層只有11層。 在這種交錯的設計下,居民房屋的東牆成為外牆。 居民們表示,不僅天氣寒冷,而且牆上的潮濕和霉變問題也非常嚴重。
我們都期待著在住宅建築中安裝保溫材料,以解決室內潮濕和寒冷的問題。 記者走訪當天,居民普遍提出了這一訴求。 居民表示,安裝牆體保溫所需的資金數量不小,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主要是卡在錢裡。
今年,通過小微改造專案,全境更換了小區不少陳舊的裝置設施,還修建了道路。 有居民詢問能否通過這個專案申請安裝牆體保溫的資金,但事實證明,通過相關專案可以申請的資金,對於安裝保溫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我們也考慮過通過公共維修資金來解決問題,但社群的公共維修資金已經觸底反彈,如果動用,可能會涉及補金,居民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我們也查了一下相關政策,看看老舊小區全面改造能不能解決問題,原來我們是2024年以後的社群,短期內恐怕都接受不了。”
記者從境內獲悉,漣水益源小區今年更換了供熱機組,裝置試執行第一年可能對小區供熱產生影響,裝置已除錯完畢。 接到居民投訴後,小區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到鍋爐房監督裝置執行情況,同時也一直在督促供熱單位盡力解決居民家中不供暖的問題。 如果實無法解決問題,小區要求供熱單位主動與居民溝通,減免取暖費。
關於牆體保溫的安裝,相關方面也一直在思考如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社群的公共維修資金確實難以支撐。 漣水怡園小區公共維修資金按購房價格的2%收取,與現在相比,2024年社群整體房價較低,每戶收取的公共維修資金金額相對較少,總金額難以支撐牆體保溫工程安裝所需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