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砸鍋?關停120億工廠撤離大陸市場,外媒第二富士康

Mondo 科技 更新 2024-01-29

眾所周知,在改革開放春風的沐浴下,我國經濟、科技等諸多領域迎來了飛速發展,特別是在科技、晶元設計、通訊等領域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美國等西方國家。 然而,美國為了鞏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強行對中國發動“科技戰”,而蘋果作為中國市場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成為美國“脫鉤斷鏈”的排頭兵。 公開資料顯示,僅在過去三年中,蘋果就將數十家中國企業踢出了蘋果鏈,還聯手富士康等代工廠和下游廠商,將大量產能轉移出大陸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緊緊抱住蘋果的“大腿”,富士康積極響應蘋果的“去中國化”戰略,繼續將未來的發展重心轉移到東南亞、印度等海外市場,為此,不惜關閉了數十家大陸工廠,裁員約30萬名。 不僅如此,富士康還計畫到2024年將3000億產能轉移至印度市場,有望為印度帶來10萬個就業崗位。 可以說,以中國市場崛起為後盾的富士康,不懂得如何思考飲用水的來源,沒有考慮到產能向大陸市場轉移帶來的經濟損失

俗話說,天瘋了必有雨,人瘋了必有災禍,郭泰明發展後,不僅沒有積極與內地企業合作,反而跟隨蘋果與中國企業搞“脫鉤斷鏈”。 對於富士康“吃砸鍋”的做法,中方沒有絲毫留情,有關部門迅速對富士康進行了聯合審查,對其違規行為進行了處罰。

一心想跟隨蘋果將大量產能轉移到印度的富士康,不僅沒有拿到更多的蘋果訂單,甚至被蘋果“邊緣化”,訂單被立訊精密等代工公司瓜分。 此外,印度知名企業塔塔集團通過併購進入蘋果**鏈,與富士康展開全面競爭。 顯然,富士康押注印度的未來並不是乙個明智的選擇!

然而,人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富士康大規模轉移產能後,又一家台灣代工巨頭選擇關停一家價值120億元的工廠,留下10萬大陸員工,開始遷出大陸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和碩在大陸市場的工廠規模沒有富士康那麼大,但在筆記本等電子產品的組裝上卻有著很高的口碑,年產量超過900億隻!對於和碩的突如其來的決定,有外媒稱其為:第二個“吃了又砸鍋”的富士康!

可以說,和碩突然決定搬出內地市場,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畢竟富士康剛剛立案審查,是不是害怕成為下乙個富士康?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強勢回歸可能是和碩離開大陸市場的主要原因,因為華為Mate 60系列的出現,蘋果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迎來了巨大的壓力,銷量嚴重下滑,逐漸失去了在行業內的話語權。 作為蘋果的代工企業,和碩自然不會有好日子,再加上蘋果加速“分拆”,減少對中國企業和中國市場的依賴,產能的轉移,和碩的內地工廠訂單也幾乎“減半”,為了獲得更多的蘋果訂單,和碩自然會跟隨蘋果轉移產能。

那麼,在富士康、和碩等主機廠巨頭陸續關閉大陸工廠的情況下,是否會在中國市場引發一波失業潮,對製造業造成沉重打擊?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湧現出許多優秀企業,遠遠超過富士康、和碩等低附加值的代工企業,如比亞迪、立訊精密、福耀玻璃等優秀的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填補市場空白。 毫無疑問,正是他們執意要跟著蘋果去產能搬遷,搞“脫鉤斷鏈”,才是受苦之人。

當然,雖然今天我們大陸市場不乏富士康、和碩等晶圓代工企業,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在完成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製造”的高階轉型之前,我們必須時刻牢記使命,摒棄一切幻想,加快高階產業鏈建設公升級,加大力度扶持本土科技企業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果您同意,請點贊!

相關問題答案

    南韓丟了面子,中國不肯砸鍋吃飯

    北約 網路聯盟 習,南韓參與亞洲緊張局勢,這是否意味著軍事競賽的加劇?南韓在這次習中的角色是否會對中韓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作為亞洲國家,南韓靠近北約會給地區局勢帶來哪些變化?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網路聯盟 習的背景和意義不容忽視。該演習始於年,習旨在測試各國在面對網路攻擊時防禦和協調行動的能...

    第二個富士康出現了?關閉120億工廠,拋棄10萬大陸工人

    自從中國科技迅速崛起以來,美國主動發動 科技戰 在科技領域強行與我們 脫鉤斷鏈 作為美國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蘋果成為白宮 脫鉤 政策的先鋒,近三年來,不僅以虛假藉口踢出歐菲光等 果鏈 還不斷推動下游企業將產能遷出內地。根據蘋果的 去中國化 戰略,富士康不斷加大在印度等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在大陸裁員近萬...

    ALICE 已經記錄了大約 120 億次重離子碰撞

    Alice 檢測器中的引線到引線碰撞事件。cern 經過五年的停頓,月日晚,鉛離子以每對核子 質子或中子 個的速度輸送到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史無前例的 TEV高能碰撞,碰撞率比以前高出六倍。月日清晨,在強制磁體 淬滅 後,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導磁體失去超導狀態時沉積的能量,傾倒了最近...

    打敗海爾、格力,8年投資120億,現已成為中國第一空調品牌

    打敗海爾 格力,年投資億,現已成為中國第一空調品牌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也誕生了不少科技巨頭,除了我們熟悉的華為 阿里之外,國內也有很多家電科技巨頭,而且業務發展比較快,比如格力 海爾等在家電市場一直發展起來的家電品牌,不僅在國內很受歡迎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也一直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陳鷗3年虧120億,花了3億買了乙個專案卻被全網嘲笑,現在怎麼了?

    大家應該對 我是陳歐,我為自己說話 的口號很熟悉。陳鷗就像是其他父母口中的優秀孩子,他在歲時創辦了自己的企業。三十二歲時,他成功帶領公司上市,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最年輕的CEO。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就有爆料,聚美優品在網上賣假貨,導致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接下來的幾年裡,陳歐創辦的公司逐漸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