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
近日,天津市民張先生帶著妻子和3個月大的兒子回到河南老家,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了900公里,停了近20個服務區,卻沒有找到在職母嬰室。
不久前,記者走訪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多家商場、地鐵站、醫院、餐館等,發現大部分地方都沒有母嬰房。 即使有母嬰房,也有的與殘疾人浴室混在一起,氣味濃烈有些被用作雜物間或吸菸室;一些母嬰室直接上鎖,只剩下家具。
乙個城市的人文關懷,可能就藏在一間小小的母嬰房裡。 為母嬰提供裝置齊全、溫馨的環境,可以讓哺乳期媽媽對自己的個性給予很大的尊重,避免讓她們感到不舒服和私隱受到損害,體現了對婦嬰幼兒的人文關懷,有利於改善帶嬰同行的團體出行體驗。
2024年11月,國家衛健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的《促進母乳餵養行動計畫(2021-2024年)》提出,到2024年,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率達到80%以上。 現在兩年過去了,雖然很多地方的母嬰房數量有所增加,但母嬰房的建設和維護與公眾的理想期盼還相差甚遠,存在著許多不足,亟待解決。
如何打破900公里高速找不到工作母嬰房的尷尬?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全社會普遍了解母嬰群體的特殊需求和設立母嬰房的重要性。 其次,明確交通、規劃、衛生、商務等多個行政主體的監管責任,督促各公共場所自覺承擔責任,安排專人維護母嬰室環境。 對母嬰房應建不建、建但未使用、後期維修不到位的公共場所,責令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能整改處罰。 第三,完善相關法律,將公共場所母嬰室的裝置和維護提高到法定水平,納入強制性規範,作為必要的基礎設施加以推廣。
宣告: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郵件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及時處理。 電子郵件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