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看來,要發展智慧,首先要修心,要修心,要知道止損。 “知”有兩層含義,一是知道什麼該撿,什麼該放下,哪條路可以走,哪條路不能走,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另一種是讓“知道”停下來。 事實上,一旦“知”停止,它自然而然地處於中心位置。 “知道”是思想的結合,當思想停止時,沉默就會到來。 就像睡眠一樣,只有在意識停止後才能實現。 因此,在專業化和博學之間,古人更注重專業化,因為專業化很容易確定。
決定乙個人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激情,而是價值觀。 天賦和熱情是中性的,正價值觀佔主導地位時產生正能量,負價值觀佔主導地位時產生負能量。 這說明為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非常有才華的人,最後都沒有成功。 目前的情況是,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注重教育物件的才能,不太重視價值觀,因此不難理解著名的“錢學森問題”。
為了回歸靈魂,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靈魂靈魂是一種力量,它把人帶向更高生命的同一性,一種導致人從物質傾向到靈性傾向,從靈性傾向到自然傾向的力量。 歷史一再證明,要想治天下治國治民,就必須讓國魂、民族魂回歸原地。
乙個國家、乙個民族的靈魂是一種價值體系,是一種蛻變、引導、建設、和諧:讓不孝者成為孝順者,不珍惜資源者成為珍惜資源,不愛國者成為愛國者,不敬業者成為奉獻者,不誠實者成為誠實者, 而那些興趣不大的人則變得優雅。一句話,讓高耗能生活成為高能量生活。
《樂譜》中有一句話:“通姦之聲感人,反之應”“義之聲感人,正聲應應”,唯有正念才能生正,才能生正能量。 要使靈魂回歸原處,就要讓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再次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狀態。 “大喜與天地和諧,大恩賜與天地和諧”,“春夏漫長,仁慈也;秋冬藏義“,這種對天地的”同情“,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
正是這種同理心,使人有了孝、尊、憐憫、謙卑、中立、公義、和諧、愛心。 正是這種同理心,讓中華民族無窮無盡。
在未來的歲月裡,富人和窮人可能永遠與我們每個人同在,在這裡,我也請你們記住,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普通人組成的,作為乙個自然人,沒有職業、地位、地位的高低之分,只有靈魂或思想的高低才能區分人的高貴與平庸。 希望你將來做乙個有思想、有靈魂的人,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乙個有自由理性獨立精神的人,乙個明辨是非、知善惡、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