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容易拿出幾十萬負擔得起的消費者,沒有很大的購買動機和意向小公尺
如果是和家人一起出遊,首選還是SUV或者MPV,如果只是自己開,網友山寨保時捷很認真,開車的時候怕路人議笑話。
在汽車官宣1003天後,小公尺創始人雷軍再次以盛大發布會的形式公布了小公尺汽車首款神作SU7的神秘面紗。
本來我說的是技術發布會,但是我只說了技術,並沒有說整車產品,但不知道是一開始刻意設計的,還是臨時換了意思,結果就是這個。
以科技為主線。
發布會上增加了一大段車輛產品資訊。
從外到內,外觀和智慧型化,加速效能和續航效能在視覺上都不如發布**的準確性。
當然,最重要的是**,網友們普遍是最關心和好奇的,雷軍還透露了以下幾個方面:
9.990,000 不能是 149萬,這不現實,會有點貴,但到底有多貴,是賣30萬、40萬還是飆公升到50萬。
直到 2024 年新車發布後才會正式公布。
說實話,作為小公尺手機、電腦和家電的資深使用者,以及雷軍大部分的“粉絲”,筆者在整個發布會上都是線上圍觀者,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乾貨和資訊點太多了。
最後,雷軍一如既往地打出了一波“煽情”的平板電腦。
簡單談談你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察:
首先,小公尺的車確實不是純粹的資本遊戲,不像打票,它甚至比華為的俞承東智慧型車更認真+可靠。
第二款是小公尺汽車的第一款車,SU7(Su7)。 從雷軍的ppt和直播中談到的資訊來看,可以說是一輛好車,材料充足,相當有能力打勝仗,但很有可能跑到三四十萬甚至更貴(進入概率很難在25w以下, 就算是29W,也未必能降下來),誰會賣給誰?
首先,第一點,我希望看到這次發布會,尤其是那些長期關注小公尺和雷軍的朋友,應該不要有太多不同意見。
因素很多,包括時代背景、市場環境、機會和運氣的原因,但不可忽視的核心因素之一一定是人,尤其是領導者和他們領導的團隊。
為什麼小公尺汽車的發布會一開始就從科技這個核心話題開始,只是讓外界看到,小公尺跨界造車,過去沒有造車經驗,沒有根,沒有平,但雷軍賭上了前半生所有的名聲,下半生所有的拼搏, 小公尺造車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
小公尺在資金、人才等配套資源方面的實力不容小覷。
過去,當一些新的跨境造車勢力突圍而出,衝進新能源造車行業時,確實不乏來打資本、打票的人,而不是真正踏實、莊重地造車。
尤其是樂視、魏瑪、奇點、天際等太多新生力量,過去也曾盛開,風光無限,但最終,他們要麼死了,要麼雞毛,要麼悄然出局。
小公尺來了,自從2024年3月官宣進軍汽車製造行業以來,近三年來,小公尺汽車“幹多少說”。
不像那些根本不靠譜的跨界新生力量,上車後,他們並沒有迅速造勢打資本來提公升市值,而是埋頭苦幹1000天,才在今年最近一段時間集中精力預熱營銷。
今天的發布會還從電機、電池、大型壓鑄、智慧型駕駛、智慧型座艙五個維度談起了小公尺的技術創新與準備。 在這些具體領域和點中,有相當一部分,至少雷軍已經為我們講述和論證過,走在行業前列,甚至遙遙領先。
很多傳統車人往往認為,跨境造車廠雷軍是個“門外漢”,但他們卻捫心自問:
有多少大廠的傳統領導在台上演講時能像雷軍一樣,讓這麼多領域、維度專業術語、技術細節都說得一目了然,至少能做到線上線下都能“聽”,又有多少收入呢? 不就是看手稿嗎?
對此,雷軍對自己造車非常務實認真,至少比99%的企業老闆都認真。
當然,很多朋友的老闆,歸根結底只是乙個資深工人,事業和事業並不真正屬於他們,很難在他們的心態和姿態上做到如此認真。
再說第二點,小公尺su7車不錯,但**有望便宜的概率很高,價格在三四十萬甚至更高,而且小公尺手機等產品的主要使用者群體長期存在,顯然是高度不匹配的。
從這裡看,這輛車很不錯,但如果品牌力和號召力都上不去,又會賣給誰呢?
你很像,前段時間要發布的吉利Galaxy E8,從邏輯上講,其產品力度和定位明顯已經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和比亞迪漢EV這兩款同級別的競爭對手;
但是,為什麼最終定價,甚至是預售價格,而不是最終價格,如此克制和保守?(超過180,000,銷售中不到200,000)。
原因很簡單:品牌力撐不住,潛在目標使用者的主消費力和號召力消費力趕不上。
就算你以更好的價值往上爬,你的汽車產品的價值可能達到二三十萬,但如果你設定了**,很有可能你賣不出去,也賣不出去。 吃力不討好,沒有什麼是徒勞的。
捫心自問,小公尺汽車目前的品牌號召力和溢價力,能支撐三四十萬甚至更多的銷量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挺難的。
買得起小公尺su7的人,大部分可能並不吸睛,其他人也不能直接去買一輛正品保時捷,沒必要少花點錢,但還是只在台灣網友口中買到。
包士咪 “反倒是,大部分能看到粉絲圈的年輕消費者連哪吒GT都買不起,怎麼要求別人用幾十萬真金**來支撐你,用愛發電並實現呢?
也許有人會反駁,理想中的L系列冰箱、彩電、大沙發都能定價三四十萬,銷量超級火爆,為什麼小公尺Su7不能呢?
作為90後二孩爸爸,也是理想L7的真正使用者,筆者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選擇購買理想車的車主和使用者,最有可能是這樣的,多為家庭消費者,很多家庭擁有的汽車不超過一輛。
Ideal L系列(包括最初的Ideal One)的受歡迎程度得益於其精準的定位以及非常平衡的產品價值感和體驗感。
就我個人而言,我選擇了理想的L7或生二胎後,真誠地為家庭旅行添置了一輛車、乙個大空間、一台冰箱彩電和一張大沙發,孩子們和老婆一樣滿足,開車時沒有開車的激情和樂趣,使用方便又舒適OK。
真的只是為了自己而比較,還是從駕駛員的角度去駕駛和選擇車輛,底盤比較沉穩,內心比汽車更差必須優先考慮!
理想情況下,L系列的主要消費者群體是家庭消費者。
只不過,如果你真的只為自己多買幾輛車,你覺得有多少人能買得起小公尺Su7的消費者(雷軍打字,在PPT中喊出了時代新銳),你真的會看到嗎,還是願意在這個階段想到小公尺汽車?
別的就不說了,車子在二三十萬以內,大家都說移動工具的屬性還可以,在三四十萬以上的價格區間,汽車的社會屬性和象徵意義和部件也不容忽視。
否則,為什麼有很多人比你更清楚,像BBA這樣的豪車往往要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品牌溢價(所謂的智商稅)比例也很高,但他們仍然選擇開心地買單?
作為一款家用車和一款大空間的家用SUV,理想L系列的產品定位和長期積累和建立的客戶畫像越來越清晰。
就連很多明星,甚至連錢還不錯的“前首富之子”王思聰,都選擇了理想中的L9,購買的消費者基本不用擔心品牌力等問題。
至於小公尺SU7,就完全不同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容易拿出幾十萬負擔得起的消費者,沒有很大的購買動機和意向
如果是和家人一起出遊,首選還是SUV或者MPV,如果只是自己開車,網友山寨保時捷很認真,開車出門怕路人議笑話。
但從小公尺汽車和雷軍的角度來看,是沒有辦法的,這十年手機創業的經驗和經歷,已經用血腥的教訓告誡他,從高階到低端並不容易(特斯拉就是這樣),從低端做起後打造高階就更難了。
再說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到了現在,不乏乙個賣得貼近百姓甚至便宜的小公尺品牌,所以決定了很難上去——車好,價格“貴”的蘇7。
不管怎樣,雷軍和小公尺汽車都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無論是公私的,還是希望SU7穩紮穩打,成為爆款,別說是大片了,至少不會太慘!
雷軍是個紳士,小公尺Su7也很厲害,但作為小公尺手機的老使用者,也是所謂時代新精英群體的代表,我個人至少看完這次發布會,實在找不到購買和支援的地方。
現實中,即使時代精英不冷淡,保時捷特斯拉也不想被網友稱為“山寨”致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