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 |朱小平著。
清末,有“江南四子”,即常熟楊起、袁王榮寶、江陰何振義、常熟翁志潤。 其中,楊琦(1875-1941)最為有名。 他原名朝慶,後改為齊,詞云史。 他出生在乙個太監家庭,祖父是安徽鳳陽的知府。 他的父親楊崇義是晚清的名人,光緒六年是書生,監督帝史。 吳圩維新之初,他是康有為,參與彈劾文亭式辭職回國,後又給了慈禧乙個“重親政褶皺”,被清朝鄙視,一度聲名狼藉。 葉長池曾評價他“深沉陰鬱”。
楊雲石與父親的品行不同,不那麼出名,光緒二十八年(2024年)順天祥試南苑(第一名),二十七歲時任戶部、郵電部。 光緒三十四年(2024年),任清朝駐新加坡副領事。
楊家娶了李鴻章家,楊崇義的女兒嫁給了李鴻章的孫子——李國傑,楊雲石十七歲時娶了李鴻章的長孫女——李國慶,隨後跟隨岳父李景芳去了英國,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學識。
楊雲詩. 幕府的半個職業生涯。
* 後來,楊雲石擔任吳佩福秘書長。 他堅稱自己只是在現場,而不是官員。 但吳佩孚對他非常信任。 吳的密信、電報更是出手之手,字跡優雅,讓人背誦幾遍。 比如官吏之間往來的電報,無非是籤了名字後的“叩門”和“拜拜”,而吳經常在電報末尾的名字後簽上“奕哥再拜拜”,可見吳自封儒家將領的風貌,這大概就是楊雲石的點睛之筆。 每當吳佩孚經歷這場戰鬥時,雲史上一定有一首詩,在當時被稱為“詩史”。 陶居音曾寫過《北洋軍閥史》,但至今似乎沒有人寫過北洋戰爭史。
“77事變”後,吳佩孚不肯下水,執意下水,這與尹石派的妻子狄美南拿著一封信到北京勸說他有很大關係。 也有人說,他是受張太炎委託勸阻吳佩福的,但無論如何,他都是勸阻吳氏抗日侵略者的關鍵人物,因為吳氏非常崇拜雲施,平日裡幾乎聽命於他。 當然,吳佩孚本人一直奉行三不學說,即不出國、不入租界、不娶妾、愛國自覺。 如果乙個人沒有意見,勸阻任何人是沒有用的。
吳佩孚不肯下水,以治牙為名被日軍殺害大名懸天下,義長存人間“,覺得自己沒有看到家國的恢復,卻久久不遺餘力。無論後人如何評價吳的“本色”,他都保持著乙個中國人的正直,應該值得認可。 雲詩也值得點讚。
雲石一向知大勢,不為名利。 袁世凱成為長子**後,因與雲師之父楊崇義和睦相處,佩服雲師的才華,被邀請聘為顧問,他不為所動,心存感激。 他性情直率,從不傾向於阿諛奉承。 吳佩孚退休後,曾被張學良邀請到瀋陽擔任參議員。 張學良為父親舉行葬禮時,一時間各界人不少,但大多稱讚阿諛奉承。 唯有雲師書蓮一言不發:“義師無奈,孤德為鄰,各明功太安;裡面有大悲,外面有強敵,這不是將軍哭泣的時候!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雲石對國家的關心之情。 “918”之後,雲石回到了常熟。 不知道東三省淪陷後,張學良是否還記得這個環節?
齊聲唱念甲山。
“七七事變”後,楊雲詩留在北平,住北川板胡同。 日本侵略者也想方設法拉攏,派人去拜訪他,了解他對當前形勢的感受,他憤怒地回答說:“我沒有感情,我的感情:我是中國人,我只懂得愛中國!江朝宗、王義堂等同事和老朋友都在水裡,窮得當棋子過日子,他不為所動。
“918”後,雲石居江南,居北平,2024年居香港,2024年去世,享年67歲。 在流亡的十年中,中國抗日戰爭相當艱苦和慘烈,雲石發表了大量詩歌,歌頌了血腥的戰士,振奮了民族士氣。
2024年,他的詩作由吳培福資助,由中華書局出版。 晚年,他計畫編纂《江山萬里樓詩集》,序言中說有23卷,其中字6卷,詩2683首,字314字。 不過,《續集》是2024年日軍入侵香港後在香港出版的,《續集》是靠著兒女們的心血在香港出版的,但數量與雲詩的手寫手稿還是相差甚遠。 而且抗日題材也不少。
楊雲詩自作自畫。
現存的《雲石》抗戰詩詞,不僅關注時事,還投身於書寫、歌唱。 前線戰士流血獻血,雲石譜寫了歌聲和淚水,如《遼東兒歌》:“國家滅家人,寧武關哀悼歌仁慈。 坐在遼族人身上,他們都淚流滿面,齊聲唱著思家山“;在2024年的百靈寺戰役中,人民為當棉衣勞軍而奮鬥,雲石大受感動,寫了《冬衣歌》鼓勵前線戰士:“聽我說,趕時間不要錯過機會。 穿好衣服走路,扛著刀飛翔“、”春天來了,衣服回鄉了。 金鞭敲在馬鐙上,壯漢飛......“詩人多麼熱切地期望士兵們勇敢地與敵人作戰,以及他讀到它時臉上熾熱的愛國情懷。 他還寫了幾首《送十九路軍禮》的詩,如:“介紹狼見中國銀行說,破敵勢力,震懾齊繼光”。 三十七年的仇恨,我變成了乙個年輕人。 “從第一次中日海戰到抗日戰爭爆發整整三十七年,這個年輕人慚愧不已,鬢角蒼白,他從心底裡期待著恥辱。
2024年7月,他在香港時,已經66歲了。 抗日戰爭艱難,香港人別有用心散布和談歪理邪說,雲石忍無可忍,怒寫了一首長詩《彝頌》,序言1000多字,表達了侮辱不了的“中華神”的敬畏精神, 並很快去世了。從此,詩歌的靈魂就像藍天上的乙隻孤零零的鶴。
我被稱為詩歌史。
楊雲詩以詩聞名,他的詩有唐代的傳承,長詩特別有力量。 錢繼伯(錢鐘書的父親)稱他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的“天才天才”。 張百禧稱他為“一位高尚的詩人,可見他性格的高尚品格”。 錢仲蓮先生撰寫了《百年詩圈紀實》,將他比作“五虎將”之一的董平,並評論說“近代唐代最大的人物,最早推薦楊雲詩”,看來雲詩在當時的詩歌界是輕體與“詩革命”之間的不同風格。
雲詩的名著陸續出版,其中《天山之歌》長達2000字,錢繼波稱讚“自古有七次,就沒有這麼長的故事”。 整首詩氣勢磅礴,詩句精彩,“琵琶淒美,大雪立馬”“戰場上風重貂重,雲霧繚繞,凍凍”,幾乎可以與唐人的邊詩相媲美。
他因其悠長的古風而被稱為“詩史”,但那只是對朝代興衰的哀嘆,他真的可以稱得上是歷史詩人,或者說是那些深深觸動底層人民苦難、反映軍閥混戰給社會帶來的動盪的詩歌。 當時,“大家都叫它像少陵”,正如他自己所說:“人家讚美我,我稱它為詩史,語言來自故鄉之心。 他寫了《南昌軍幕情》:“白骨如山將,五人悲愁”,控訴軍閥作惡;他的“拉夫行”,哀嘆百姓生死,不遜色於老杜的“三告別”魅力;有一句“賣話”說“公尺蓋爾便宜,可以收取幾天的口糧;在教孩子語言之前,一定要學會叫人媽媽“,教人藏眼淚,不讀。
他寫了《中原痛詩》《哀中原》《犁煙謠》《哀遊流浪者》等一大批編年史詩,其中就包括從北京南下,目睹日本侵略者的蹂躪,寫了《哀悼廣州》《巴山哀》。 他曾勸誡吳佩福:“將軍要是有利益,首先是老百姓。 ”
歌詩為我這一代人哀悼“,這句話一直貫穿他的詩歌史。 他曾說:“我聽說海浬有人回答我:雲史詩像少陵。 哇,我是多麼不幸,我是乙個詩人,乙個少陵。 ”
不要冷眼相待地獎勵死者。
2024年,一向自命不凡的康有為在吳佩福50歲生日宴會上遇見了雲石洛陽虎立,八方風雨將中州“,無人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就連吳大帥也鞠了三躬,甚至稱作”無價之寶“!其實,下一副對聯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唐代劉玉璽的詩,“天子旗一分為二,四面八方風雨**”,只有一句話輕鬆。 這首詩是以項佩都的名字命名的,隱喻了吳佩夫,有些典故不合適。 字典的合用更是不相容:“牧葉應陽”是暗指周武王,吳又怎麼能與之相比?
可是這樣乙個自負的人,在遇到雲詩的時候,突然有了互相憎恨的意思。 雲石忍不住有些尷尬,因為父親當年有**康有為,但康卻說笑自如:“這往事是耳!政治有自己的議程,所以你為什麼不介意。 再說了,你是忠心耿耿的,是義正言人,何必忍心失去呢?我願意和你交朋友。 他還稱讚雲詩是“天下天才”、“天下最優秀的,天下第一天才”,稱他的長歌“被譽為詩史”,並題寫了書名《千里江詩》。 2024年,康有為逝世十週年,雲施邀請各界名人發起追悼會,製作悼念文字,彰顯了雲施的友誼。
雲石和他父親的政治觀點也不一致,陸丹林在《革命史譚》一書中說:雲石在新加坡副領事辦公室,兩廣總督張仁俊派刺客留在雲世雨,試圖伺機刺殺孫中山,雲石立即讓田桐告訴孫中山要注意注意事項, 並勸說刺客得失其分,刺客被感動,於是放棄了暗殺計畫。
雲氏的父親雖然與改革者格格不入,但雲氏卻十分欽佩改革者,在參與法改的陳三立去世後,他寫了一副對聯哀悼:“是為了我這一代人,司世思人,冷泉推薦秋菊;報告先生走了,今年的今天,不要冷眼看看西洋棋的殘餘”。
一輩子的知己是一朵梅花。
雲施是乙個有愛心和正義的人,不僅對朋友,而且對他的妻子也是如此。 他派妻子李道卿來集《喝夏辭》字,幾次病死,然後是鹹草雲都督徐仁山的女兒徐潭,徐是個才女,她叫夏可。
由於雲石的生計衰落,他多次受到江西督政陳光遠的邀請,於2024年開始入幕。 當時,吳佩孚聞言,感嘆道:“陳光遠怎麼能控制江東的不守規矩的天賦?果不其然,雲石不習慣陳光遠莽撞的武力,有了撤退的念頭。 徐夫人給雲詩韻寫了一本書:“園裡梅花開了,君虎卻不回來了?。雲時看到書,立馬留下一封信,掛上王冠,任由陳光遠寫書:“我不禁被異國他鄉迷惑了,我要回到女人的懷抱。 清暉玉臂難免深情;稀疏視窗的高陰影也可以讀......“風格華麗,既不卑微也不傲慢,書中可以看到明仁素描的傳承。 魯迅曾評論明民小品,是汙穢中的一抹光彩,雲史書也堪稱明民隨筆的殘餘。 吳佩孚聽了這話,便派人請雲軾到洛陽進場。
雲詩和夏珂很親熱,尤其佩服正義夫人。 許霞客去世,雲石哀悼,為《為死去的妻子和淮夫人哭泣》《哀悼》《秋柳怨恨》等文章哭泣,尤其是淮夫人的《吐血二百二十韻》,更是令人心痛和感嘆!
雲石避難香港後,他的第三任妻子狄美南陪伴他走過艱難時期,珍藏著他的詩稿。 雲石死後,狄美南吃了安眠藥,葬後去世了。 愛是那麼深,正好符合古人的話:“問世間之愛是什麼,教生死許諾!”
梅花自古以來就是貴族的象徵,楊雲詩非常喜歡梅花,經常用自我比喻。 他寫得比詠梅多抒胸,雲詩有不少《梅花四行詩》:“這花可以折,我必折,詩人不辜花”,“客人坐新插頭,新詩從此開始”。 他的雍梅詩不僅“抒除平凡的肥粉”,更流露出對“悠閒的兵馬”混亂局面的關切。
楊雲詩畫的梅花(發表於《青島畫報》,2024年)。
雲詩不僅以詩出名,而且書法精湛,會畫畫,尤其愛畫梅花,但絕不會送人。 但在2024年,他願意畫梅花來幫助流離失所的人們。 他曾經畫過一朵巨大的梅花作為禮物送給吳佩孚,吳佩孚送給他一副對聯:“世上有幾個人向杜甫學習,他們一生的知己是一朵梅花。
雲詩曾從自己的描述中說:“年輕時聽說有詩人和我,我很生氣,現在聽到我很高興”,他一生都崇拜杜甫,他就像病逝於湘島的杜甫,但他可以一輩子用詩的名字, 並被後人銘記和背誦,難道不是美好的“天地境界”和生命的歸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