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是否會推出12nm 14nm晶元存在疑問,因為晶圓代工廠不敢承接
前段時間,一位經常報道華為相關科技新聞的博主宣布,華為12nm和14nm晶元組的首批量產正在籌備中,業內人士甚至表示,某批晶元已經在內部使用。
這個訊息一出,網友們就興奮不已,因為在2024年9月15日之後,華為的麒麟晶元被淘汰,只能靠庫存來維持。
根據該機構的資料,2024年第二季度,麒麟晶元的份額已經只有04%,2024年第三季度份額基本為0,麒麟晶元已售罄。
因此,如果華為的12nm 14nm晶元能夠量產,那絕對是個好訊息,雖然這種晶元,用在SOC手機中,效能可能不夠,但對於電源管理晶元、可穿戴裝置、5G基站、電視、物聯網、交換機、路由器等領域來說已經足夠了。
但這個訊息是真的嗎?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就算是12nm、14nm,恐怕沒有代工廠可以接單,或者我們不敢接單,因為沒有不需要美國技術或者裝置的晶圓廠,所以大家都得聽美國的。
我們知道,基於美國長期以來的管轄權政策,任何使用美國技術和裝置的製造商,如果想幫助華為生產晶元,都需要獲得美國的許可。 換句話說,如果你想幫助華為生產晶元,你必須獲得許可證,否則你不能使用美國技術。
顯然,許可證在一段時間內不會頒發,所以只有乙個辦法:不使用美國技術,使用所有非美國技術、裝置等,在這種情況下,幫助華為生產晶元不會有任何限制。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整個**鏈條採用國產化的技術和裝置,如光刻機、蝕刻機、材料、EDA等,所有裝置必須國產化,精度必須達到12奈米和14奈米。
但問題是,現在的國產裝置能跟得上步伐嗎?據某機構分析,如果目前的工藝能夠採用純國產裝置技術實現,甚至很難達到28nm,可能還要達到45nm甚至60nm的階段,尤其是光刻技術,國精精度還是90nm,第二次只能達到45nm。
此外,其中大多數,如鍍膜顯影劑、離子注入機、清洗機、熱處理裝置等,只能達到28nm以上的精度,遠低於12 14nm的精度。
所以,所謂12nm和14nm晶元的生產,可能只是博主們的猜測,不用太當真。
當然,筆者希望華為能趕緊找到一家代工廠生產12nm 14nm晶元,趕緊打我的臉,如果是這樣的話,筆者也樂於主動送臉上門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