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乙個話題:是什麼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願意與父母溝通?
在這個主題下,有超過 1300 萬的觀看次數。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非常令人擔憂。
看到這個是不是很心痛?大多數時候,孩子們拒絕說出來,因為說出來比不說更可怕。
說它會:批評、嘲笑、否認,甚至拒絕被打。
孩子收到的資訊是:“我說的話不僅沒用,還會讓我的情況變得更糟,所以我選擇不說。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是什麼導致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呢?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諧的親子關係必須是:孩子們樂於聽父母說什麼;父母知道如何傾聽孩子的話。 那麼怎麼說孩子會聽呢?你怎麼聽,這樣你的孩子才會說話?說到溝通,不妨好好學習這四條心理法則,一定會受益匪淺。 麥克拉賓定律批評孩子,低聲教育更有效
有人說孩子很難管理:他們經常犯錯誤,他們不把事情當回事,他們叛逆,他們......叛逆的但面對孩子,父母越不耐煩,孩子就會越害怕,親子關係就會破裂。 因此,要與孩子溝通,總是需要軟智慧。 這一點不得不提麥克拉賓定律,也稱為 7 38 55 定律。 據說,在我們的交流過程中,“傾聽”的人會收到以下資訊:55%是通過視覺,如手勢、表情、動作、舉止等;38% 通過聽覺,如語調、音量、語速等;只有7%。是演講的內容。 也就是說,孩子最有可能從父母的身體和面部表情中獲取資訊。
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我的兒子正在上小學。 有一次,我兒子因為潦草的筆跡在家做作業。 父親直接對兒子大吼大叫:你在寫什麼,重寫!然後父親撕開了那一頁,兒子嚇得渾身發抖。 後來,兒子一連寫了2遍,父親又撕了2遍,但父親還是不滿意。 到了第四次,兒子的作業終於通過了。 但第二天,父親發現兒子在小本子的封底上全都寫著我討厭爸爸!恨死!“如果父母一味固執,孩子表面上會屈服,但實際上他內心是不會服氣的。
因為,他記得的是他父親的猙獰的表情,以及撕毀作業本的動作。父母的吼叫會讓孩子的大腦感知到危機。 有三種本能反應浮現在腦海中:攻擊、逃跑、凍結,沒有時間處理其他任何事情。 正如《兒童發展雜誌》所述: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會導致焦慮、抑鬱和行為問題增加。 溝通方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親子關係的一面鏡子。 大喊大叫和責罵不會讓孩子記住更長的時間。 父母的聲音越小,孩子的情緒就會越平靜。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聲音低了,教育會更有效。
白熊效應積極的暗示更有效
2024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做了乙個簡單的實驗。 他將參與者分為兩組。 第一組5分鐘不能想白熊;第二組可以想到任何東西,包括白熊。 在實驗中,每當他們想到白熊時,他們都會敲響一次鈴鐺,以測量他們想到白熊的次數。
結果,被禁止思考白熊的那群人敲響了最多的鐘聲,這就是著名的“白熊實驗”。
這就是它所熟知的白熊效應你越想忘記,你就越會記得;你阻止的越多,它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同樣,在育兒方面,我們越不讓我們的孩子做某事,他們就越喜歡互相反對。
當你對你的孩子說,不要大喊大叫!,孩子會尖叫得更大聲;不,不要,不要,這些對話模式很容易觸發白熊效應:當你告訴你的孩子你不能吃零食時,你的孩子會偷走它們
當你對你的孩子說,“不要看電視!,孩子會更著迷於它;
我們禁止的語言越強烈,孩子感受到的慾望迴響就越強烈。
消極的、消極的詞語實際上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好奇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暗示,很難不驗證這樣做的後果。 與其盲目阻撓和給予消極的暗示,不如給孩子積極積極的指導!如果父母給出的暗示是積極的,孩子就會相信並努力成為那件好事。 當孩子聽到積極和肯定的指示時,他們更有可能積極地面對世界,充滿活力,並熱情地微笑永遠不要低估“建議”的力量。
調味品效果父母會說“廢話”,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
“你的作業做完了嗎?“你這次的數學得了多少分?”“老師今天講了什麼?””你是這樣和孩子說話的嗎?
眾所周知,過於有目的和有用的談話會讓孩子感到厭煩,並逐漸關閉他的心靈之門
心理學有乙個調味品效果一些看似無用的“廢話”,往往能起到增加人們心理整合的作用。
作家周國平曾在書中寫過一段與女兒的對話,內容總是各種“廢話”。
“真的有聖誕老人嗎?“你為什麼愛爸爸媽媽?“長大是什麼感覺?“世間一輩子有多長?””在輕鬆聊天的過程中,女兒也從父親那裡習了美學、愛情、生活等方面的見解。 這些看似漫無邊際的“廢話”,其實對孩子更有用。 一位為心理學家提供諮詢的朋友分享了一本書中的故事。
爸爸得知兒子樂樂在學校和同學鬧了矛盾,但他並沒有急著說出來。 晚飯後,爸爸去樂樂的房間送了一杯牛奶,然後聊了起來,從交朋友到聊童年。 父子倆聊得很開心後,樂樂主動敞開心扉問父親:“為什麼總有不喜歡的人?爸爸趁機開導樂樂,讓樂樂松了一口氣。
與樂樂的父親相比,很多家長一回家就要求做作業。 他一說起和朋友吵架,就先不分青紅皂白地抱怨孩子,然後才說到大原因。 這種暴力溝通往往是最無效的。為什麼不改變你的策略,談談你的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你今天班上有什麼小八卦?學校有什麼新鮮事?這些看似沒用的“廢話”經常可以玩"調味品”。 讓孩子放下心理戒備,避免被孩子反感,讓接下來的溝通更加順暢。你今天玩得開心嗎,你說了就開心!
當孩子感到平等和被愛時,他們會更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做一點“喋喋不休”。
Rapoport定律達成共識,更有效溝通在心理學中,有一條定律叫做:Rapoport定律。據說,如果要提出異議,溝通中有4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1.重述對方的想法2.認清一些觀點;3.向我強調收益;完成以上三點後,對方會更容易接受並達成共識,開始解釋你不同意的地方。 根據Rapoport定律,親子溝通,如果你想和孩子達成共識,父母必須學會更加肯定同意和不同意的比例約為3:1,甚至更高。 奧運冠軍鄧亞萍曾在《讚美是對》節目中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收穫了不少好評。
有一段時間,兒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立志要走電競之路。
這是要由普通家長代替,估計是大道理,然後罵孩子“胳膊”反抗。
但鄧亞萍並沒有這樣做,她用耐心讓孩子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首先,她講述了兒子的想法:我非常喜歡電競,我在北京排名前八,我想嘗試自己的職業道路。第二步,認清孩子的部分觀點:電競也能奪得世界冠軍,為國爭光。
第三步,她也奪得了冠軍,知道冠軍是靠努力取得的。
第四步,提出乙個建議:電競不是在玩,你每天至少要玩12個小時,而且你的職業生涯很短,只有......年
最終,認真思考後,兒子沒有反抗,也沒有對抗,徹底打斷了走電競之路的想法。
父母越強勢,孩子越容易走向對立面,這是人性決定的。
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劈開。 孩子也是一樣。 聰明的父母一定會嘗試傾聽和同情他們的孩子
在提出建議之前,先承認他做得好的地方。
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乙個孩子一生的不是習的學習成績,而是良好的人格修養。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父母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 不懂得溝通的父母無法養育快樂的孩子。 就算是真的,父母也不會傷害孩子,但是他們總是面對一堆大道理,孩子無法接受。 教育孩子是乙個雙向的過程,如果孩子感到沮喪,那一定是教育出了問題。 孩子有好感的時候,能更好地配合父母。 因此,學習科學交流是家長最簡單、最有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