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一場爭論:家庭重要還是國家重要。
實際上,這是乙個錯誤的命題;家庭和國家不在於誰重要,而在於責任。 這取決於你說什麼角度。 如果從性格角度看,當然家庭重要,家沒了,又有什麼國家可談呢?哪個國家不是由成千上萬的家庭組成的?如果說我的家從共性的角度重要,那也是徒勞的,重要與否國家有最終決定權。 國家說戴口罩,這是必須的,不是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為了別人。
什麼是最不重要的?
最不重要的就是整天在網際網絡上胡說八道,說國家比家庭更重要。 有了那份閒著的活,趕緊賺錢,養家餬口,給國家交稅,真是好事。
還有乙個視角,那就是文化視角。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是關於歷史演變的,在古代,家比國家更重要是正確的。
這可以從語言習中感受到,我們會說:家國情懷;但它不會說:民族感情。 這是怎麼回事?這是因為,在古代,家確實比國家大。
當然,古代的王國與現代意義上的王國是不同的;王國必須從口中擁有領土。 在早期,它被圍起來古希臘的早期王國實際上是城邦;這是一件大事。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建國的?
三帝五帝在那個年代不能稱得上乙個國家,沒有炎帝國或黃帝國,都是部落聯盟。 住所不是那麼固定,要動不動就從北到南進行一次華麗的遷徙。 現代人研究三星堆,覺得是天上掉下來的文化,青銅製品水平太高,在西南文化中絕對是異樣的另類,所以有人推測是埃及人的遷徙;我想是紹浩的脈絡,從今天的山東遷徙而來,有扶桑樹九武作為證據,都是鳥科的後裔。 它的傳奇故事是莊子《逍遙遊》中的“冥界北有魚”。 在齊笛的另一本《齊和》中記載,尚棠問荊棘不是謊言,而是以圖騰和神化筆墨的形式記錄下來的。
部落聯盟其實是乙個大家庭。
比如邵浩是部落聯盟的首領,那麼,分裂的氏族都是乙個大家族的分化,這和現在的農村分裂差不多,而且在血緣上都是同乙個家族,各自的土地、財力、人民都是獨立的,不屬於邵浩。 分離的氏族變得越來越獨立,他們成為國家。 到了西周王朝,既然控制不了,那就乾脆大家立了乙個共同的盟約,都是周天子名下的臣民,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領土鞏固了,他們定期進貢,成為了藩屬國。 這種次封建制度還是比國家大的,因為至少名義上還是周天子家的大天地。
這種血統很難長久,據說是一戶人家,君臣臣,父子合一,可是,正如孔子所說:“君子之君,五代之殃”,五代之後,什麼父子子,誰也不認誰,結果天下亂七八糟, 兄弟之國就像乙隻雞。
大秦統一天下後,還是家界,家就是國,國就是家,家就大。這種模式一直持續到清朝。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家不再是國家,國家與家分離,這是千家萬戶的總和。 當然,國家比家庭大,但管理的本質是群體的意志,雖然美國是乙個**體系,但實際上它是乙個外殼,是通過選舉來執行全民意志的少數人。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同的是,多數人的意志是通過以人民為中心的黨綱來實現的。
那麼是大家庭還是國立大學呢?
在大眾的意識中,當然是國立大學,大家都會說,國家沒了,家又是什麼?其實問題不是這樣看的,國家沒了,家還在,只是失去了民族性格;但是如果沒有家,國家的存在對老百姓來說就毫無意義了,所以國也大,民生,天下大事,還有什麼比民生更重要呢?
當然,我沒有那麼多感情,我的生活將不得不過去。
我有限的生命價值在於我的小家,無論颳風大雨,只要回到家,我就會平靜下來,國家是我們每個小家庭的最高保護者,我獻在心裡,只為我的家。
我的意識是不是太庸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