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有乙個人被大大低估了,那就是袁書。
袁術不簡單,無論出身還是實力,他曾經是乙個足以與袁紹爭奪南北霸權的強者。
出身於世家的袁術,出身於袁世家第四代,和袁紹一樣是三皇子
沒錯,袁術和袁紹其實是兄弟,都是四公、三公的汝南袁氏族人。
不同的是,袁姝是司空元楓的妾室,而袁紹是妾室。 簡單來說,二袁是同父異母的弟弟,袁姝的母親是妻子,袁紹的母親是妾室。
這個老婆和妾子的身份差別,在那個年代是雲泥之別,袁紹的母親,在袁姝母親眼裡,比起叫女孩子要好一點。 所以,袁姝其實是看不起袁紹的。
袁紹主宰北方,袁淑主宰江南,甚至孫堅也是他的手下
官渡之戰前,袁紹是長江以北最強的,但仍有曹操、劉備等勢力與他抗衡。
在南方,袁術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壟斷,就算放眼天下,袁紹也是當時最大的皇子。
鼎盛時期,揚州六郡基本都在袁蜀手中,加上徐州的廣陵縣、下陂縣、裴縣、陳縣、汝南縣等地,這促使袁蜀的權力在公元197年,也就是官渡之戰之前,保持著絕對的領先優勢。
當時,孫策和孫權的父親孫堅還是袁樹的部下,孫堅在袁淑攻打荊州時為袁樹而戰死。 而北方的呂布也是袁蜀的盟友,遠在幽州的公孫湛,也是袁蜀的盟友。
在軍事實力方面,袁蜀在鼎盛時期擁有17萬大軍,是當時所有諸侯中兵力最多的。 此後,袁紹和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共投入了約13萬兵力。 至於隨後的赤壁之戰,孫權和劉備的兵力加起來只有五萬人左右。 所以,袁術在登帝之前,可謂強悍強悍,糧草豐,稱霸江南。
這樣一來,其實在東漢末年的某個時期,袁樹、袁紹兄弟不僅分道揚鑣,還形成了兩個陣營,各自爭奪長江對岸的霸權!
漢末年,元淑率先自稱皇帝,最後所有叛軍和親戚都離開了,自命不凡
也正是因為實力雄厚,袁姝才膨脹起來。
他坐擁江南,見東漢王室軟弱無力,被曹操“天子脅迫諸侯”,自以為可以取而代之;看右邊,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抗衡——
最強的袁紹遭受敵人的襲擊,董軍臧洪造反,公孫戰建宜經,直接威脅到袁紹的腹地。
曹操剛剛幫助漢帝劉邪遷都許昌,卻初出茅廬,在萬城與張秀較量中損失慘重,就連長子曹昂和兇猛的將領滁威戰死。
至於劉備、劉彪、劉章、張魯、馬騰等諸侯,要麼不是袁書的對手,要麼離袁書的勢力很遠,基本不構成任何威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袁樹所處的環境是非常有利的,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天下無敵了!
於是,公元197年,元姝迫不及待地在壽春稱帝,修建了中石,設了公慶,以及南北郊的廟宇。
沒有輿論基礎的天皇稱號,只能是一場死亡的鬧劇
這又把我們帶到了輿論上。
人民的意志似乎是自古以來最不值得、最無能為力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是自古以來最不可缺少的東西。 凡是想當君皇帝的人,如果沒有輿論基礎,就永遠不會有好下場。 比如新朝的王莽,和後世的袁世凱,這個袁書也是一樣的。
當時的漢家雖然沒落,但還沒有到百姓心不念的地步,400年的漢朝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百姓心中,老百姓依舊尊敬劉氏。 輿論的矛盾如此明顯,以至於袁書說皇帝無異於自我毀滅。
袁術當上皇帝,立刻成為天下英雄的靶子——袁術當上皇帝後不久,就遭到孫策、呂布、曹操的背叛和攻擊。 一方面,孫策脫離了袁姝,成為了自己的太子,這讓袁蜀的軍隊失去了江東地區,至於袁蜀的廣陵太守吳京、將軍孫犇等人,背叛了袁蜀,投靠了孫策,這讓袁蜀失去了兵力和將領。 另一方面,呂布也趁機攻打袁蜀,攻打袁書在淮北等地的領地。 袁樹忠造反離開時,曹操趁機出兵攻打袁樹,這帶來了致命的一擊。 至於已經和袁姝決裂的袁紹,他眼睜睜地看著哥哥倒下。
建安四年(199年),袁姝吐血身亡,一場叫帝死的鬧劇落下帷幕。
其實東漢滅亡已成定局,如果再過一二十年,東漢的影響力逐漸衰落到可有可無的地步,袁書或許能在這個時候大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