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和狗一樣多,專家無處不在。
在這些年裡,任何人都可以聲稱自己是專家,並開出為什麼不吃碎肉的處方。
專家們從曾經的“權威代表”逐漸淪為“磚頭”,這並非沒有道理。
他們喜歡胡說八道,不忍住嘴巴,有時提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建議,甚至有時說一些讓人說話時覺得沒有腦子的話。
這不,專家又上了熱搜,可是這次熱搜並不光彩,甚至很尷尬。
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並不令人震驚,也沒有說完:
“目前,我國的退休年齡最小,男女平均退休年齡為55歲,比發達國家提前退休12年,應盡快調整。 ”
這位專家的建議不錯,但好在他退休了,完全可以睜開眼睛胡說八道,不顧別人的生死。
你是不是動不動就談發達國家,結合國情?您想比較發達國家的帶薪休假天數嗎?一切都與發達國家不相上下,除了收入!
既然養老金壓力這麼大,我建議收入超過社會平均水平的領導幹部,55歲退休,不領養老金,這樣既能解決年輕人就業公升職的壓力,又能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
乙個人辛苦了一輩子,到了最後十幾二十年,還得活在不安全感的窘境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退休,也不知道明天的飯吃不定,真不知道這是老百姓的悲哀還是國的不幸
但現實有時是那麼令人作嘔,我們的一些專家一直在盯著養老金和退休這兩個問題。
此前,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勇表示:
“每個人都應該盡快規劃退休,其實並不難,比如每天攢一杯咖啡,以前一天喝兩杯咖啡,現在喝一杯,30元,一天30元,乙個月900元。
一杯咖啡30元,一天兩杯60元,乙個月1800元,一年21600元。 不知道董家是憑著什麼樣的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的,也不知道什麼樣的經濟條件才能滿足一年花2萬多塊錢喝咖啡的需要。
如果說一年花2萬塊錢租房子,那我就信了;如果說整個傢伙一年花2萬塊錢,我就信不信,但一年花2萬塊錢喝咖啡,我就絕對不會相信了。
想要解決養老金短缺是可以理解的,但把每個人都當傻子就不好了吧?但事實上,很多專家都明目張膽地把大家當傻瓜。
例如,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姚玉東在“2023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
“我們要從現在開始防範長壽風險,建議開立個人養老賬戶,主要是為了防止孩子啃老人,如果把錢放在家裡會被子孫記住,只有放在賬戶裡才安全。 ”
不愧是專家,他體貼周到,不知道這個專家有兒無女,不知道他是不是像賊一樣提防自己的孩子。
而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穗早在2024年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她拍了拍腦袋,說了下面這段話:
“員工50歲退休,65歲領取養老金,15年中途退出生產企業,培訓後,男生做一些養老院或園林設計志願者,女生為老人做飯、洗衣服、織布。 ”
當時有記者質疑她的想法,但她並不這麼認為,揮了揮手,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聰明”中,無法自拔,最後不忘感嘆:多好啊!
無論是在體制內還是普通上班族,很多人的人生規劃無非就是努力工作大半輩子,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正常退休,然後依法享受應得的養老金,同時還可以走路、走走、走走享受生活。
然而,這一切在專家眼中都變了,他們覺得要麼到了退休年齡就不領養老金,要麼可以繼續“發光發熱”,畢竟我們已經領到了養老金,他們該怎麼處理這些專家呢?要麼是延遲退休,越晚越好,不如為生活工作,過去他們活著是為了從老年學習,現在他們的想法是活著工作到老年!
既然如此,我們繳納養老保險的意義何在?我們累了,累了,不僅要養家餬口,還要照顧老人小孩,還要擠出一部分資金來支付養老金,最後我們要麼用不上,要麼等不及退休,想想就難過。
也許他們明白這些道理,但他們還是這麼說,只有一種可能:不好,是缺乏道德。
對此,我只有乙個建議:
對這些高手一點客氣都不能,該罵的時候可以罵,該批評的時候可以放屁,不能給他們絲毫留情。
如果他們的建議成為決定和不可改變的事實,那麼責罵可能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