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老齡化研究院院長彭希哲指出,我國退休年齡相對較早,難以長期維持現行養老金制度,建議盡快實施延遲退休政策。
根據彭希哲的演算法,目前我國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6歲,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8歲2歲,預計會繼續改善。 這意味著許多退休人員在退休後將有近 30 年的時間領取養老金。
中國正面臨少子化的挑戰,現行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難以為繼。 因此,專家也建議,應採取靈活的退休制度,退休應從強制性的制度安排逐步轉變為個人和市場選擇的結果。
彭教授也引用了經典,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有資料和理論,說一件簡單的事情的職業是極其專業的,如果你學歷不高,似乎很難理解他的邏輯。
簡單來說,彭教授的意思是,目前的養老金體系靠年輕人養老,現在中國正面臨出生率嚴重下降,退休人口多,新入職人員少。 因此,我們只能用延遲退休來緩解當前的矛盾,用時間換空間來解決問題。
在國家明確提出實施逐步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背景下,專家的表態顯然不是隨便說說,很可能是在探索新政策的出路,做教育工作。 專家們的建議之所以引起社會不滿,更大的原因是專家們忽視了大多數參與退休問題的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普通勞動者在退休人員中的比重越來越高,他們已經佔到退休人口的大多數。 比如前段時間,有訊息稱,河南農村很多中年婦女為了養老金而加入富士康,不敢辭職,只能咬牙堅持常年加班。 而這種現象絕對不是一地一企的特例。
雖然高低勞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但正是因為分工的差異,勞動強度才是天地間,退休的感覺更是不同。 對於政府機構來說,60歲是他們職業生涯的巔峰,如果不是強制退休,沒有人願意提前退休。
但對於那些在生產線上等待了很久的工人來說,他們為了養老金而妥協,承擔了超負荷的工作,已經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別說60歲退休了,能堅持到50歲沒有職業病就好了,哪裡才有體力繼續工作。 而且,這些一線工人沒有任何技能,如果他們不退休,公司怎麼能安排他們的工作呢?
那些處於領導地位的人不願意退休,而那些落後的人則在等待晉公升。 普通工人盼望退休,企業扶不住閒人,自己也做不到。 所以這根本不是退休年齡的問題,而是乙個重要的工作環境。 推遲領取養老金可不行,首先要考慮大多數普通人的情況。
至於現有的養老金制度能否發揮出來,這需要從多方面去發現,而不僅僅是從普通人那裡去發現。 雖然平均年齡為78歲,但有幾年您可以真正健康地享受退休生活。
更何況社會還是大迴圈,退休工人要幫孩子養下一代,真正的問題接踵而至,不讓老人退休,年輕人怎麼能安心工作呢?這樣的惡性迴圈在少子化之後更加嚴重,比養老金問題更難解決。
專家應該深入社會現實,了解民生民情,多感受人間煙火爆竹,而不是在一對冰冷的數字和完美的數字模型面前,說一套無可挑剔卻不切實際的廢話。
社會有足量,不要總是擔心老年人的養老錢!專家稱中國的退休年齡相對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