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風光:南詔篇
南臨南洋盆地北部,北臨如羅,南臨京鄉。 占地面積300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55萬。
明成十二年,境內有中原人類祖先遺址(南詔猿人)。 被列入國家名錄的楚長城遺址也儲存完好。
2024年,考古學家在興化山上發現了多塊脊椎動物古脊椎動物化石和一顆古人類牙齒化石,被世界著名古人類學家吳如康先生鑑定為早期人類右下前磨牙的第二顆。
當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團隊對這一化石發現地點進行了深入挖掘,發現了多處脊椎動物化石,包括劍齒虎、劍齒象、大鹿等20餘種。 根據對伴生動物化石和地層學的綜合遺傳分析,確定這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與"北京人"這些化石的年齡大致相同,時間大致相同。
5. 600,000 年。 並正式給這個古人起了名字"南詔猿人"。
南詔猿人"這一發現是繼北京猿人、藍天猿人、元謀猿人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 填補了中原地區古代人類分布的空白,為研究中原地區人類的起源、分布與發展、古代氣候的變化以及第四紀地質與生物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和依據。
作為中原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和中原人類的祖先之根,興華山猿人遺址被列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
楚長城建於西元前7世紀。 據史料記載,西起湖北省竹山,渡過漢江,經登州,北經西川、內鄉、鎮平,南稱四縣,東經廬山、葉縣,南渡沙河到達密陽。 全長近500公里。
楚長城進入南詔域半山坪的周家寨(金豆關),然後向北延伸到橋端野牛嶺。 區域內城市段全長20多公里,城市基地穿山穿山,蜿蜒曲折,氣勢依然存在。
作為抵禦敵人的有效手段,2000多年前的先民們就地用材料和鑿石建造了安全屏障如今濃煙消散,石海沉沒,天下變了。
丹霞寺位於柳山鎮以北五公里處,由唐僧自然禪師在1200多年前的木宗時期建立。
北宋崇寧時期,在政府領導下進行擴建重建。 重建後,丹霞寺規模巨集大,香火一時興盛,名傳中原。 元朝末年,局勢動盪,在兵匪混雜中,一場大火幾乎被燒毀。 明永樂十一年,禪師譚寬籌資重建。 從此,正統和嘉靖皇帝經過100多年的擴建和修復,他們的面貌再次煥然一新。 南北營殿,東殿西殿,布局巨集大嚴謹,佛寶莊重。
歷史的輪迴總是驚人地相似,明朝末年,朝代更迭,又一場烽火,丹霞寺再次遭遇大劫。
除了元代的八座磚塔外,今天丹霞寺的寺廟大多是清朝建造的。 全寺占地50餘畝,有140餘座殿舍。 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山門、伽藍殿、大雄寶殿、碧鹿殿、經樓、方丈室、後祖殿。 布局是交錯的。
丹霞寺曾幾經興衰,歷經滄桑。 紅牆綠瓦,佛聲洪亮,這難道不是歷史的嘆息嗎?虛榮與紛爭,人類何時才能超越自我?
五朵山位於四棵樹鄉,是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主要公園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旅遊區森林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其中獼猴桃、山藥、山茱萸、刺梨、山茱萸、蒼朮等木本和草本植物110科850種。 它被稱為“天然野生植物園”。
五鐸山的最高峰叫金鼎,與湖北武當山的“南峰”相呼應。 傳說明代道教真武祖,建文帝朱雲文達道。 建文帝在“荊南變”中,以武鐸山僧修行,在張三丰張真仁的支援下,功德滿滿,玉皇大帝秦稱他為“真武帝”,民間都稱他為“祖師”。
北五峰山水秀麗,常年遊客絡繹不絕,香火繁華。在這裡,作者也祈求“祖師傅”能夠不負眾望,賦予神通,守護黨人安全。
南招是我國玉蘭的原產地和發源地,擁有2000多年的玉蘭花木栽培歷史,該地區至今仍有500多年的天然玉蘭原始森林群落。 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玉蘭之鄉”。
其中,信義是玉蘭科中的“名家”,又稱望春玉蘭。 它既是中草藥的味道(信義花具有收斂、降壓、鎮痛、殺菌等功效,可治療鼻炎、頭痛、肺炎、潰瘍等疾病),又可製作香料、提取精華,可謂藥食俱佳,是難得一見的山寶。
眾所周知,中國的絲綢製品自古以來就聞名於世,是傳播中華文化的極好載體,在海外享有盛譽。
目前,在全國19個家蠶養殖基地中,南詔位列其中之一。 同時,也是全國唯一的優質繭出口基地。
這得益於其獨特的區域優勢。 南詔位於伏牛山山麓,南北氣候相連,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資源豐富。 一望無際的原始橡樹林為幼蠶提供了天然的優質食材。
蠶蛹蛋白質豐富,鹹辣味強,飲食有很好的健腰健腎效果。 柞蠶絲耐酸鹼、耐熱、透氣、吸濕,是紡織、化工、電力、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
南照的另一大特產“博星賴”,被民間譽為“山菜之王”。 學名蕨菜,俗稱龍頭菜、吉祥菜、如意菜。 每年春夏都是採摘的最佳季節。
盒裝蔬菜可以燒焦或混合,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對細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發熱、腸風熱中毒、濕疹、潰瘍等疾病有特效。
當山上開滿了鮮花時,它們都是美麗的。 走在南照,既有沉澱的厚重歷史,又有陽光下朝氣蓬勃的青春與活力。 如果有徒步計畫,建議盡早出發,絕對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