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站。 近日,中國探月計畫首任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子淵參加了“2024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他在活動上表示,月球在20億年前就已經耗盡了能量,只剩下乙個外殼。 但這並不意味著月球對人類沒有價值,相反,它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潛力,可以為人類提供能源、科學和探索的機會。 本文將介紹月球的形成和消亡,以及月球對人類的意義,包括實驗基地的建設、資源開發、星際探索的中轉站等。
月球的形成是乙個複雜而神秘的過程,目前最廣泛接受的理論是:大崩潰假說也就是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發生劇烈碰撞,撕裂了地球的部分物質,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逐漸凝聚成月球。 月球剛形成時,月球表面是一片熔岩海,溫度高達2000攝氏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逐漸冷卻並形成堅硬的地殼。 月球的內部結構大致分為三層,分別是:外殼地幔跟核心。外殼是月球的最外層,厚約50公里,主要由矽酸鹽岩石組成,表面布滿隕石坑和裂縫,所有這些都是太陽風、流星雨和其他天體撞擊的結果。 地球的地幔是月球的中間層,厚度約為1000公里,主要由富含鐵和鎂的岩石組成,溫度約為1400攝氏度。 核心是月球的最內層,半徑約350公里,主要由鐵和鎳組成,溫度約1600攝氏度。 月球的核心是固體,地球沒有液態的外核,所以月球沒有地磁場,也沒有保護月球免受太陽風影響的磁層。
月球的死亡是指月球的地質活動停止,即月球的內能耗盡,無法產生火山、板塊運動等現象。 根據中國科學家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分析,已成功證明月球在19岩漿活動在6億年前仍然存在,為月球的死亡設定了新的時間。 先前的研究表明,月球在30億年前死亡,當時月球的地幔完全凝固,無法產生岩漿。 然而,嫦娥五號的樣本顯示,月球的地幔位於196億年前,它仍然有一些部分是液態的,可以通過裂縫噴發到月球表面,形成一些年輕的火山岩。 這說明月球的死亡過程是乙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 月球上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於月球太小,無法保留足夠的內部熱量,導致月球的核心和地幔逐漸冷卻凝固,失去動力**。 此外,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也在增加,從原來的2250,000 公里增加到目前的 38 公里4萬公里,這也削弱了地球對月球的潮汐作用,使月球的自轉速度和公轉速度趨於同步,即月球的一側始終面向地球,這也減少了月球的內耗和熱量。
月球雖然死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月球對人類沒有價值,相反,它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潛力,可以為人類提供能源、科學和探索的機會。 以下是月球對人類的意義,包括建造實驗基地、開發資源、進行星際探索的中轉站等。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鄰居,也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站。 自2024年蘇聯的月球1號飛越月球以來,人類開始探索月球,首先是無人探測器,然後是載人登月。 到目前為止,已有12名太空人登上月球,其中最後一次是2024年的阿波羅17號任務。 在月球上,人類可以進行各種科學實驗,如觀測銀河系、探測地球環境、預測地球環境的重大變化等等。 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這也為人類研究重力對生命和物質的影響,以及開發新技術和新材料提供了獨特的物理環境。 在後續的探月工程中,我們的任務是建立月球研究站,然後進行載人登月,最後建成月球基地。 2024年,我們將差不多完成無人探月計畫,隨後在月球上建立科考站。 該科研站將是乙個長期的、多功能的、國際化的合作平台,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科學資料和技術支撐。 2024年,我們將實現載人登月,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的乙個重要里程碑,也將開啟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2024年,我們將在月球上建造月球基地,這將是人類在太空中的第二個家園,也是人類到達更遙遠的行星和星系的跳板。
月球沒有大氣層,環境惡劣,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 有人計算過,每年到達月球的太陽輻射能量相當於地球每年能源消耗的25000倍,只要將一小部分太陽能從月球傳輸到地球,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告別化石能源,真正實現清潔能源。 除了太陽能,月球還擁有豐富的氦-3資源。 據測算,月球土壤中17019420382189499429有103萬噸氦-3,如果將這些氦-3作為核聚變發電的核聚變原料,可以解決人類社會未來1萬年的能源需求。 氦-3是一種稀有同位素,在地球上幾乎不存在,而月球上有很大的儲量,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可以直接從太陽風中接收氦-3,而地球上的氦-3則被磁層和大氣層阻擋。 氦-3的核聚變反應是一種理想的能源方式,它不產生放射性廢物,不造成環境汙染,而且效率很高,每噸氦-3可產生19個6億千瓦時的電力相當於燃燒800萬噸煤的能量。 目前,人類還沒有實現氦-3的核聚變,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月球上開發和利用氦-3,我們可以通過無人或載人月球車收集月球表面的土壤,然後運回地球,或者在月球上建造核聚變電站,通過微波或雷射向地球傳輸電力。
月球的引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在月球上發射火箭消耗的能量也比在地球上少得多,並且可以變成火星或深空探索的中轉站。 火星是人類最有可能遷徙的行星之一,具有類似地球的自轉週期、傾角和季節變化,以及稀薄的大氣和水。 然而,火星離地球很遠,平均距離約為225億公里,而月球只有38公里4萬公里,如果我們先把火箭和補給品送到月球,然後從月球發射到火星,可以節省大量的燃料和成本,也可以減少很多風險和困難。 同理,如果我們想探索更遙遠的行星和星系,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甚至太陽系外的行星,我們也可以以月球為跳板,以月球為太空港,為人類的太空探索提供便利和保障。
月球是一顆死去的行星,但它具有無限的價值。 月球的形成和消亡揭示了太陽系的演化歷史,為人類提供了乙個獨特的天文觀測平台。 月球的資源和潛力可以為人類提供能源、科學和探索的機會。 月球的位置和引力可以為人類提供星際探索的中轉站。 月球是人類的第二故鄉,也是通往太空的門戶。 我們應該珍惜和利用好月亮,讓它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貢獻。 嫦娥的父親歐陽子淵說月亮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