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將首次突破500萬輛,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僅在俄羅斯,我們每年就售出 100 萬台。 在巴西、墨西哥、歐盟、中東、智利等地區,中國車也越來越多。 其中,上汽集團和奇瑞是兩家大企業的龍頭企業,其次是長城、長安、吉利、比亞迪。 可以說,今年中國的外貿可以再拉動一次,主要是汽車。 500萬輛汽車的出口創造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外匯。 但中國汽車是如何崛起的呢? 中國汽車工業的曲折歷史。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突然成功的。 當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世界之巔時,這是幾代中國汽車製造商幾十年來辛勤工作的結果。
可以說,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誕生於2024年,名為“解放”牌,由吉林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 此時,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中國結束了不能造車的歷史。 在我們白手起家的那些日子裡,工業完全依賴於蘇聯老大哥的援助,**也不例外。 “解放”車的原型是蘇聯的Gis-150軍用卡車,蘇聯的Gis-150是美軍的US-6卡車。
2024年,中國、美國和蘇聯都加入了盟軍陣營。 為了盡快打敗納粹德國,美國將US-6的全套技術轉讓給了蘇聯。 後來,當中國贏得抗美援朝戰爭時,蘇聯將這套技術全部轉讓給了中國。 全球汽車技術有兩個來源,乙個是歐洲,另乙個是美國。 蘇聯、日本、南韓和中國都是從複製歐洲和美國開始的。
汽車是乙個精細產業,需要先進的產業鏈支撐。 我們可以模仿西方汽車的形狀和結構,但我們不能模仿他們技術的本質。 結果,這輛車被製造出來了,但有很多小問題。 但是,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如果有車可以開,那已經是乙個人了,絕大多數普通人都開不起車。
因為是“崇尚軍人”的時代,軍用吉普車特別受歡迎。 2024年,長安汽車製造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並將其命名為“長江吉普車”。 《長江吉普車》是以美國吉普威利斯仿製為藍本,沒有生產線,是工人用錘子扳手一點一點敲出來的,塗裝也是純手工的。 在質量方面,有太多的細節要說,這輛車既能開又能越野,還不錯。 今天的北汽吉普車是從長江吉普車發展而來的。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首款“紅旗”轎車在一汽下線。 它是中國首款高階轎車,仿照美國克萊斯勒生產的“帝國”品牌轎車。 大規模生產是不可能的,在那個沒有產業鏈支撐的時代,中國的第一輛汽車都是手工製造的。 手工製造的缺陷是效率太低,沒有普遍性。 在此期間,中國主要解決了從零開始的問題。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才提出“以市場換技術”,大規模引進合資企業。 這一戰略一直受到批評,因為合資企業沒有換取技術。
引進合資汽車,我們沒有換取核心技術,而是解決了產業鏈國產化的問題。 過去,我們不僅沒有核心技術,甚至沒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汽車工程師和技術工人極度短缺。 引進合資企業後,中國汽車產業鏈已經建立起來。
解決汽車產業鏈後,只是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的一步。 很多人說,石油汽車的核心技術已經被西方的特牆擋住了,所以中國不得不發展新能源汽車。 這種觀點極具誤導性,彷彿在說中國的油車技術很差。 但事實上,專注於油車的奇瑞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自主出口品牌。
新能源汽車有比亞迪和威小力,傳統石油汽車有奇瑞和長城,多品牌矩陣有吉利和上汽,汽車智慧型有華為,都在不同的賽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這種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模仿,到合資,再到獨立,經過60多年的磨礪,一飛沖天。
這不是幾家車廠的狂歡,而是乙個民族的積澱!